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叙事家庭治疗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l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393万人,死亡约234万人,癌症负担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患病率最高的病种。乳腺癌患者不仅要面对疾病所造成的疼痛、脱发、恶心等生理反应,还有手术后身体“残缺”所带来的自卑、敏感、低自我评价等负面情绪,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突出。帮助乳腺癌患者理性认识疾病及其影响,重获来自家庭的支持和鼓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X省肿瘤医院乳腺科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实习,期间发现刘女士有较突出的负性心理情绪,心理社会适应不良表现明显,符合发展成案主的基本条件。在完成进一步评估后,最终确定将刘女士及其家庭作为本次的服务对象。笔者利用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法搜集了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采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和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对刘女士的心理社会适应水平进行测量,发现其存在日常照顾、情感慰藉、自尊和自我实现的迫切需求,并以此为目标制定具体服务方案。本研究以叙事家庭治疗为基本框架,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原初叙事进行梳理,了解现有叙事中限制其发展的部分,利用问题外化、寻找遗漏片段和例外故事、见证重塑等方法来帮助服务对象改写叙事框架,获得对自我和家庭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新故事,以此来满足刘女士的基本需求,提高其心理社会适应水平。通过具体的社会工作介入,笔者发现乳腺癌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叙事框架和对疾病影响的描述受现行文化影响较大,呈现出以消极悲观占主导的特征。叙事家庭疗法的积极介入,能够使服务对象认识到现有认知中的限制,更多关注有关疾病叙事中的积极部分,从提高自我效能感入手来满足自我和家庭的需求。根据最终评估总结和反思,笔者得出结论:叙事家庭疗法运用于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不良有一定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产业园区是考察中国制度创新的重要视角,也是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园区经历了出口导向型阶段、重视高科技引进和技术创新阶段、重视产业链构建和系统性制度创新阶段。第一阶段的大连模式,第二阶段的苏州工业园区模式,第三阶段的粤港澳大湾区模式、中关村“飞地”模式、企业和政府优势互补模式,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中国工业化和市场经济体制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中国产业园区发展将更加重视“有
现代生活中,沉迷手机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中老年朋友人手一机、人机合一的场景也十分普遍。“我家老爷子,退休在家没事干,天天捧着手机刷朋友圈呢”“你叫他少看点,他关了灯躲床上看,夜起都能看到黑暗里闪蓝光,就跟有网瘾似的”……不少人对家中老年人刷手机引发的健康问题开始进行干预,可大家对视力下降这件事容易忽视,觉得老年人“眼花”是自然规律,
期刊
本研究基于Miller(1989)关于元音归一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计算元音相似度的公式。并将此公式运用到苏州话单双元音的研究中,得到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定义单双元音的办法。并发现语音学和音系学意义上的单双元音并不完全吻合。还发现单元音中,舌位越高的元音具有越大的动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和包括痴呆症在内的其他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通常发生在中老年阶段,且常被患者所忽视,目前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状态,发病趋势逐渐年轻化。研究发现高血压与患者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饮食控制、药物及运动等。众所周知,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但是患者依从性不高,此外有些药物不良反应可能还会持续存在。因此,人们
《凤阳花鼓》是一首安徽民歌,叙述了花鼓艺人夫妻相依的卖艺生涯,揭露了贫富悬殊的不平世道,倾诉了生活的艰难,歌词的特点集中在模仿花鼓、小锣的衬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选此课题意在探索如何通过中国民歌教学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中国民歌教学的不足。
“症候阅读”是阿尔都塞批驳马克思主义人本化错误倾向的重要方法,为还原马克思主义理论全貌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症候阅读”以人的无意识状态的必然存在为前提,关注文本潜在的理论沉默和语句缺失,进而揭示理论总问题的转向和“场所”变更。其中,关于“症候阅读”可能性的论证是基础,可由其生成、必要、运用、发展四方面予以阐述。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研究人的意识,把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即潜意识。本文主要通过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进行对艺术的理解和探讨,从而阐述从中获得的艺术启发。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方面是对弗洛伊德意识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说明;第二方面是讲述弗洛伊德对艺术的看法;第三方面作为论文的核心,阐述笔者通过前两点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阐明笔者在弗洛伊德意识理论的理解之下对艺术的
《钦定学政全书》是清代为各省学政办公有例可循而编修的一部官方政书,由礼部尚书素尔讷等奉旨编纂,于乾隆三十九年颁发各省。该书对于今人探讨清代学政官制、学校教育、以及基层科举制度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尚无系统研究专著,以《钦定学政全书》为分析底本的学术论文也较少,因此本文以乾隆三十九年版《钦定学政全书》为研究对象,对该文本的编纂情况、学术价值进行细致讨论。《钦定学政全书》分类详细,将历年皇帝谕旨和臣工条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