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70年代起,外语教学的研究中心开始从如何教逐渐转移到如何学,从研究教师转移到研究学生。在这种背景下,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各类研究相继出现,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以下因素是引起个体差异的重要变量:年龄、智力、语言学能、认知风格、个性特征、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等。而其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更是倍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多数研究者认为它们两者均与外语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多重于两两相关关系,对于三者相关的研究还甚少,故本文尝试性的做了一点研究,希望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有些许启示作用。
由于此类研究多以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而对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更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因此笔者选取的调查对象是一所普通理工类院校——武汉工业学院的212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书面简单采访收集数据和信息,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本次调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及它们的分类还有调查问卷,主要参考Gardner和Oxford的论述并作适当修改而形成。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标准是他们参加2005年元月CET4考试的分数。调查目的旨在探讨:(1)中国普通理工类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情况与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现状;(2)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3)语言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哪些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4)哪些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有预测能力,其预测方向如何。
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借助于统计软件SPSS 11.0处理。首先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统计了这些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接着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三者间的相关系数,又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了英语学习进步最火和退步最大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各分项上的差异,最后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各分项对学习成绩的预测能力和预测方向。调查结果发现:(1)学生学习动机的三个方面按得分平均数的高低依次排序为: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努力程度;六大学习策略按得分平均数的高低依次排序为:情感策略,记忆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2)总体来说,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这三者相互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在动机的三个分项中,努力程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最高,工具型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最低,刚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另外,研究还发现,在动机的三个分项中,努力程度与6大策略的相关系数也为最高(除与补偿及社会策略的相关系数略低于融入型动机外);其次为融入型动机,它与6大策略中每一项的相关系数远远高于工具型动机(约为其两倍)。(3)英语学习成功者在努力程度、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三项上的平均分远远超出不成功者,而二者在其它方面无明显差异。(4)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预测力为21%。在动机和策略的各分项中,对学习成绩有预测能力的有四项,按照它们预测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认知策略,努力程度,补偿策略,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和社会策略对学习成绩的预测值均为负值。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对今后在普通理工类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针对普通理工类高校学生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英语基础较差,不重视口语和交流,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工具型动机强,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较差,缺乏毅力,惰性大等,学校及教师在非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管学生会不自觉地使用学习策略,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提供系统全面的策略培训与指导,学生则可以更高效地掌握之。尤其是学生现在使用频率较低但与学习成绩相关性和对其预测性都最高的认知策略。2.教师要强化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影响的意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注意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情感,随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厌学,畏难及焦虑等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更积极有效地使用情感策略。3.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工具型动机普遍存在的事实,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压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另一方面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学习英语的长期目标是使英语成为他们参与国际交流的有效工具,培养学生的融入型动机,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英语的综合素质和水平。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明白,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只有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不保证学习时间,不付出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是不可能提高英语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