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表现为环境破坏的普遍化,还表现为环境资源日益匮乏和枯竭;日趋社会化的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地影响到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更危及到未来的可持续生存。在这一危机四伏的状况下,研究“环境资源作代际储存”,意在于达成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生存发展与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的共识,促进人、地球生命、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共生,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环境资源代际储存”作为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能获得实践定位,首先需要进行社会认知的重建,因而,对其展开实践论的认知研究则成为必需。从实践认知论角度来探讨“环境资源代际储存”,实际上是对环境资源问题与代际储存问题进行整合研究,这一整合研究亦可表述为对人与环境的可持续生存和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可持续生存问题进行整合认知和整合实践设计研究。本文从伦理角度切入,对如上整合内容予以尝试性探讨。全文共三章:第一章“环境资源代际储存的伦理诉求”首先审视“环境资源”概念,考察环境资源的生成及功能、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无限度开发如何催生环境资源意识的社会化,以及环境资源意识怎样孕育生成环境资源代际储存观念。然后释义“环境资源代际储存”概念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从“环境意识”到“环境资源认知”再到“环境资源代际储存观念”之内在伦理理念的演变及其所体现出来的伦理实践诉求。第二章“环境资源代际储存的伦理认知构建”承续第一章内容,以环境资源代际储存之自身伦理诉求为逻辑起点,尝试构建环境资源代际储存的伦理认知导向。首先检讨工业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存在观、科学主义物质幸福观以及机械论的二元世界观,构建“人、生命、自然”共生的存在观和生态整体的认知论。然后论证并确立后代人的人权地位,构建环境资源代际储存的代际平等原理。在代际平等伦理原理规范下,永续发展、限度生存和普遍正义,此三者分别构成环境资源代际储存的伦理目标原则、伦理规范原则、伦理评价原则。第三章“环境资源代际储存实施的伦理引导规范”,以代际平等为导向、以永续发展、限度生存、普遍正义为基本规范,探讨环境资源代际储存战略实施的首要前提、基本路径和行动方式,构建环境资源代际储存的社会行动准则,探讨环境资源代际储存实施的规范系统。在此基础上,从人口战略、生境制度以及科教、经济和消费方式等五个方面考察环境资源代际储存实施的社会途径和宏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