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航空航天领域纤维复合材料用环氧树脂存在耐热性、耐湿热性和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将扭曲非共平面的杂萘联苯结构引入到环氧树脂分子骨架,制备兼具耐热性、耐湿热性、抗冲击性能与加工性能的新型环氧树脂。本文从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出发,通过结构设计达到平衡环氧树脂加工性能和服役性能的目的,阐述“分子结构-加工性能-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设计、合成了含杂萘联苯结构的不同官能度环氧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联合重点基金“纤维复合材料用含杂环结构新型环氧树脂的设计;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关系”重点支持项目(No.U166322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航空航天领域纤维复合材料用环氧树脂存在耐热性、耐湿热性和抗冲击性能较差的问题,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将扭曲非共平面的杂萘联苯结构引入到环氧树脂分子骨架,制备兼具耐热性、耐湿热性、抗冲击性能与加工性能的新型环氧树脂。本文从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出发,通过结构设计达到平衡环氧树脂加工性能和服役性能的目的,阐述“分子结构-加工性能-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设计、合成了含杂萘联苯结构的不同官能度环氧树脂,并利用新型环氧树脂改性市售环氧树脂体系,实现了耐高温、高强、高韧,并兼具良好加工性能的目标。针对市售N,N,N’,N’-四环氧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环氧树脂(TGDDM,俗称AG-80)耐温性和热稳定性差的缺点,以杂萘联苯结构的二胺为前驱体,设计、合成含杂萘联苯结构四官能度环氧树脂4-[4-(N,N-二环氧丙基-4-氨基苯氧基)苯基]2-(N’,N’-二环氧丙基-4-氨基苯基)-二氮杂萘-1-酮(TEPZ),选用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固化剂,固化物初始分解温度(T5%)可达381℃,800℃氮气氛围下的残炭率达38.3%,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将TEPZ改性TGDDM树脂,筛选出最优复配体系为TGDDM/30 phr TEPZ/40 phr DDS。加工流变性测试显示,该复配体系在150℃时最低黏度为313 mPa·s,凝胶时间为82 min,表现出较好的加工成型性。同时,热稳定性和耐温性测试显示,TGDDM/30phr TEPZ/40phr DDS 复配树脂的T5%提高至 361℃,比 TGDDM/DDS体系提高14℃,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达281℃,比TGDDM/DDS体系提高61℃。另外,力学性能测试显示,该复配体系的室温储能模量高达4.6 GPa,比TGDDM/DDS体系提高了 27.8%,其拉伸、弯曲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 44.4%、41.9%和46.2%。此外,以该复配树脂为基体制备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19.9%和59.9%。连续沸水浴72h后,TGDDM/30phr TEPZ/40phr DDS复配树脂基体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降至0.42%,相比TGDDM/DDS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降低了 63.8%,且其储能模量的降幅由33.6%减小至20.1%,耐湿热性能提高。针对市售E44耐温性差的缺点,设计合成了两种含杂萘联苯结构的双官能度环氧树脂,4-[4-(环氧丙基-4氨基苯氧基)苯基]-2-(环氧丙基-4-羟基苯基)-二氮杂萘-1-酮(DEPPZ)和4-(环氧丙基-4-羟基苯基)-2-(环氧丙基-4-羟基苯基)-二氮杂萘-1-酮(EEPZ)。将芳醚键引入分子结构,合成制备了 DEPPZ树脂;基于DEPPZ的结构,减少单体结构中刚性苯环数量,合成制备了 EEPZ树脂。DEPPZ和EEPZ树脂的熔点较TEPZ树脂显著降低,分别为130℃和83℃,加工温度区间较宽,分别是96~220℃和86~212℃。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两种树脂都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热稳定性,DEPPZ和EEPZ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45℃和274℃,两树脂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均高于370℃,且两种树脂具有本征阻燃特性。分别将DEPPZ、EEPZ树脂添加到E44树脂中制备复配树脂体系,当添加量为20 wt.%时,复配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幅分别为25℃和35℃。同时,复配体系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DEPPZ树脂改性E44树脂有助于基体韧性的提升;EEPZ树脂改性E44树脂有助于基体拉伸强度的提升。借助CONE测试评估了环氧树脂的燃烧性能,通过联用测试技术(TGA-FTIR、Py-GC/MS)和固相分析技术(XPS、SEM、Raman)详细解析了杂萘联苯型环氧树脂的两相阻燃机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杂萘联苯环氧树脂官能团位置和数量的变化对加工流变性、固化反应动力学、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合成了含有间位和邻位酚羟基的杂萘联苯多元酚,将活性氢原子环氧化得到了三环氧基或四环氧基环氧树脂(3E’PZ,3EPZ,4EPZ,TEPPZ)。旋转流变测试结果表明,多环氧基单体的熔点均低于120℃,选用DDS为固化剂,加工区间最宽也仅为96~188℃,150℃下凝胶时间在10 min左右。为此,选用TGDDM与多环氧基杂萘联苯树脂进行复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探究杂萘联苯多官能度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反应活性的差异,研究其固化反应动力学并计算反应速率方程。通过热性能测试优化筛选了杂萘联苯多官能度环氧与TGDDM树脂的复配体系,研究发现,复配体系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较TGDDM树脂相比下降明显,但残炭含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显著。同时,添加杂萘联苯多官能度环氧的TGDDM复配体系,其力学强度和硬度均得到提升。本文通过化学分子结构设计,将杂萘联苯结构应用于开发新型高性能环氧树脂,实现了兼具耐热性、优异力学性能和良好加工性的研究目标,为环氧树脂基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结构型纤维对荷载作用下开裂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正常使用阶段的混凝土结构是受荷且带裂缝工作的,裂缝的存在会显著提高混凝土渗透性能,加快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速度,进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因此降低开裂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关键是降低裂缝处的渗透性能。而不同结构型纤维可通过限制混凝土裂缝宽度,增加混凝土裂缝表面粗糙程度来提高混凝土裂缝处的水头损失,进而提升开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本文
界面问题在二维材料器件应用中非常常见,并且深刻影响着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界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论文中,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利用层间旋转、衬底、团簇修饰等手段,针对电子器件、自旋电子器件以及光电转换器件等应用,系统研究了界面效应对几种常见二维材料(如黑磷、CrI3、MgO超薄膜、g-C3N4)的电子性质、磁性以及催化特性的影响,深入理解了二维材料界面效应的根本机制,为新型二维材料器件
目前,研究人员通常通过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来研究诸如波动物理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等重要的非线性现象.这使得研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几类解析解方法及应用,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研究了 Lie对称方法在流体力学非线性边值问题中的应用.利用吴-微分特征集算法得到了边值问题的一组多参数对称,并采用Lie对称方法将边值问题简化为一些约化扩散方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的特殊性,滨海地区地下水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对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弱。随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日益增加,滨海地区普遍面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地下水质恶化等地下水环境问题。植被是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滨海地区地下水环境变化会引发强烈的地表植被生态响应,如地下水位下降和海水入侵会导致植被退化、多样性丧失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
对量子系统进行精确操控是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基本前提之一。近十年中,量子控制逐渐成为了量子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相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获得高保真量子门、完成量子态传输和制备量子目标态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在求解和优化复杂非线性问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并通过与量子力学相结合开发出了一些新的交叉研究方向。特别地,机器学习中的训练过程以及优化策略过程与量子控制理论中优化控制
分子筛对于许多种小分子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但是,由于传统分子筛单一微孔结构对较大分子传质扩散的制约,当有大分子参与反应时,其在晶体内部的扩散往往成为催化反应的控速步骤,这使得多级孔分子筛本身即成为分子筛制备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将高活性的金属以特定的结构限域在分子筛的晶粒中,使相应金属借助该限域作用具有强抗烧结性能,同时借助分子筛的固有微孔以及引入的中孔实现反应参与物传质,成为分子筛制备
页岩气是一种总储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从矿井中开采出的原料气含有多种杂质,需要经过一系列预处理操作使其满足一定质量指标后方可使用。近年来,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化开采导致其售价大幅下降。因此,除了将页岩气直接燃烧供能外,以其作为廉价的原料生产高价值化学品是一种更具前景的利用方式。页岩气的下游生产流程具有提升经济效益、实现节能减排的潜力,为传统的页岩气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包
长久以来,无线传感网一直遭受能量瓶颈问题的制约,而无线充电技术为该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无线充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简称WRSNs)应运而生。在WRSNs中,充电调度算法的性能显著影响着WRSNs的能量补给效率以及网络生存时间,是维持WRSNs长久运转的关键因素。本文以WRSNs的充电调度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深
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的网络布局直接影响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决定了城乡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公平与和谐,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乡发展在政府公共投入和居民收入等方面差距的增加,公共医疗服务资源在城乡和群体之间呈现出明显的不均等状况,导致公共医疗服务总供给与日益增长的公共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缺乏良好的匹配度,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优化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网络迫在眉睫。由于公
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技术治理成为了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更是催生了技术治理的全面扩张。大数据技术治理带来治理效率提升等积极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控制人,偏离服务于人本身等方面的异化,致使技术治理的情感缺位。情感是技术治理的必要内涵,是技术治理的出发点和价值合理性的来源。通过强化以道德伦理为基础的情感支撑,注重心理感受为基础的情感关怀,增强以价值合理性为基础的情感认同,实现情感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