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全面展开使得我国证券市场逐渐步入股票全流通时代,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的流通政策差异得以改变,新的股东关系应运而生。非流通股的解禁改变了非流通股股东实现利益的途径,我国资本市场大环境得以历史性大变革。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大比例股权的无法流通导致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之间权利及权益实质性的差异,大股东利用独掌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权及控制权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不再执意公司净资产,而是疯狂执迷二级市场的股价变动,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公平性,大股东利用对公司财务及经营状况内部信息的控制尽可能地调控股价,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选择良好时机来减少所持股份份额,从中获取大额收益。不合理的减持行为之后股价开始剧烈震荡,中小股东由于信息滞后对股票市场的做出的反应已经为时已晚,最终出现中小股东利益受损的情况。本文以鹿港文化大股东及高管减持这一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以案例分析法为主,以事件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为辅,分析鹿港文化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在市场低迷时选择减持的原因,以及此行为对中小投资者权益所带来的影响。分析结果得出:大股东减持的主要动因有三方面:一是为谋取私利;二是公司业绩承压遇瓶颈;三是有效规避减持新规。鹿港大股东减持的手段包括高管卸任辞职减持套现,比例精准卡红线;低潮期违反公告不坚持承诺,违规减持;高调发布转型信息,以此来实现概念热炒等。最终中小股东密切关注的股价出现大幅度下降,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剧烈波动,从而直接侵占中小投资者的权利和权益。最后,本文从法律制度层面、上市公司内部监管层面提出了建议,以恳求大股东能够更加规范地使用减持方式和手段,同时从上市公司角度也提出治理建议来保障资本市场的公平性以及中小股东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