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横光利一文学中隐喻的功能 ——以长篇小说《上海》为例

来源 :黄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ltuk70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光利一(1898—1947)是20世纪20—3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旗手,主张“文学的革命”。他的创作以别具匠心的表现手法而著称,擅长将主观感觉渗入客体表现之中,构建象征性的文学世界。《上海》作为横光利一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仅将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也首次将宏大的国际历史主题纳入小说叙事当中,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作者从日本人的视角出发,聚焦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书写了他眼中五光十色、异样纷呈的“魔都”上海及其独特的时代思考。中国学界对横光利一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日本学界的研究起步较晚。纵观中日文学研究界,对横光利一的研究不在少数,其中关于《上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文体表现、人物形象、作品世界、小说主题、创作手法等方面。然而,《上海》中的隐喻现象其实也独具特色,不容忽视。但是,目前根据中国知网(CNKI)和日本学术论文数据库(Ci Nii)所搜集到的相关研究资料来看,尚未发现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视角对《上海》进行的研究。因此,笔者决定基于先行研究的宝贵成果,尝试运用概念隐喻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上海》中的隐喻现象及其功能进行分析和阐释。本论文主要由四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先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的具体内涵,然后解释并说明运用该理论分析小说《上海》的可行性。其余三章主要从小说中的“都市空间”、“人物形象”、“内在深层结构”这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分析这部作品中隐喻的功能与意义。首先,在小说都市空间的设定方面,《上海》中“地名抹消”方式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小说整体的空间移动感,而且让小说的空间意象更加具有符号性,并被赋予丰富多彩的隐喻表征。第二章从方位隐喻的视角出发,聚焦《上海》中独特的都市空间设定,着重分析银行、澡堂、黄浦江、苏州河这些点线空间意象所发挥的隐喻功能与效果。可以看出它们分别隐喻着作为欲望都市的“表上海”和东洋垃圾场的“里上海”,从中能够解读出1920年代上海所具有的“近代性”和“前近代性”的二重结构。其次,人物形象的隐喻叙事是《上海》中的重要特色,横光利一以日本人为中心,塑造了很多不同国籍的登场人物,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漂泊于当时的租界上海。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横光利一的创作意图和倾向,隐喻着当时各种思潮交织叠加的上海世界。第三章基于本体隐喻,对小说中的主要登场人物展开分析。以竞子、阿杉、方秋兰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分别隐喻着虚无主义、日本民族主义和革命者;以山口、甲谷为代表的男性形象则分别隐喻着亚洲主义和资本主义。他们带着各自的隐喻符号漂泊于上述空间隐喻所构筑的租界都市上海。最后,第四章从结构隐喻的视角出发,考察《上海》中更深层次的内在结构性问题。首先,以主人公参木与阿杉、方秋兰的人物关系为中心,剖析作者横光利一在身份认同上的危机。他一方面内心抱有回归日本的诉求,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于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彷徨、迷惘。其次,着眼于上海的都市整体,探讨其作为近代文明隐喻的特殊意义。上海对于以横光利一为代表的日本人而言,既是想要追逐的近代形象,也是想要超越并支配的存在,这不仅反映出当时日本部分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纠葛,也传递出战争前夜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苗头。由此,本论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聚焦小说《上海》中的都市空间、人物形象以及内在结构,分析并阐释它们分别体现出的隐喻功能与含义。这不仅能够明晰《上海》中的隐喻现象所达到的表现效果,明白《上海》中的都市空间、人物形象以及内在结构的具体所指和深刻内涵,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对横光利一的创作特点、艺术表现手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揭示小说所反映出的作者对于时代的深刻思考。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凸轮轴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轮廓精度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利用传统接触式测量方法能够实现凸轮轴的高精度检测,但在某些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场合,却难以兼顾测量的快速高效性且会对零件表面造成损伤。因此,本文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凸轮轴测量系统展开研究,目的是实现凸轮轴零件的在线测量。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首先,从测量系统的功能需求出发,本课题采用线阵相机作为测量敏感元件,依据线阵相机图像采集原理确定测量系统的
学位
近年来,我国精密制造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航空、船舶制造等领域,对大型零部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各类大型工件进行精密测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视觉测量作为高精度测量的典型方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行业。基于机器视觉的大尺寸工件测量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工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大尺寸工件测量需求,结合线阵相机对机器视觉测量系统进行研究,完成了对图像采集单元和软件算法单元的设计与开发。本研究完成以下几
学位
报纸
近年来,线阵相机被广泛应用于遥感成像、医疗成像、工业检测、高速非接触测量等领域。这些实际应用的前提是线阵图像质量能够达到应用标准,而线阵图像畸变、亮度不均匀以及亮度不足等失真问题都会影响到线阵图像质量,进而不利于实际应用。在具体应用中,将线阵图像质量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线阵相机、线阵图像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包括线阵相机的优劣势、线阵图像成像的过程、线阵图像的特征等。
学位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取材于法国文学史著作《小说使用说明》(Le roman modes d’emploi)(以下简称《小说》),作者是法国文学批评家亨利·戈达尔(Henri Godard)。全书共十四章,按时间顺序和专题研究模式介绍了进行各式创新、“反传统”、“反摹仿”的20世纪法国小说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了法国小说在二十世纪前七十五年中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小说》有着典型的学术著作
学位
在话语表达中,新信息往往被说话者赋予韵律凸显,而旧信息则一般不凸显,这点已经得到绝大多数语言学家的认同。由于否定词常常传递新信息,且之前基于朗读文本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否定表达总被赋予韵律凸显的结论,因此长久以来人们几乎一致认为否定词应当重读。但是,Yaeger-Dror(1996)在其研究中提出“社会趋同原则”,即说话者在日常交流中会倾向于重读那些表达认同感的否定词,尽管它们没有传递新信息;与此同
学位
<正>近日,科技圈关于ChatGPT的讨论持续发酵。国外,谷歌、微软的ChatGPT版搜索引擎战打得正火热;国内,无论是互联网大厂还是初创企业,都准备挽起袖子大干一场。情绪最为高涨的是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他一改以往“悠然南山”的形象,在朋友圈高调宣布自己的人工智能宣言——称要“组队拥抱新时代,打造中国OpenAI”,
期刊
目前针对小半径曲线隧道开挖诱发地层沉降的理论研究均将盾构机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未考虑盾构机铰接装置带来的影响,由此不能正确评估小曲率盾构开挖路径变化带来的超挖效应等。首先,根据盾构机铰接位置以及盾构机与小曲率隧道开挖路径的几何位置关系,得到了小曲率隧道开挖过程中不同盾构铰接位置超挖量及盾构铰接角计算公式;其次,基于镜像法及Mindlin解,求解了铰接盾构施工时因超挖地层损失、盾尾地层损失、开挖面不
期刊
<正>2022年11月30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发布了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ChatGPT能够准确理解用户的提问,生成接近于人类语言水平的高质量回答,并联系上下文进行多轮互动对话,是人类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大进展,吸引了从工业界、学术界到普通用户的广泛关注。发布仅2个月后,ChatGPT的全球月活跃用户就突破了1亿,
期刊
丛书“不灭的历史”除却对金日成革命事迹的记录和歌颂,同时刻画了庞大的,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而抗争革命的人物群像,其中也不乏生动丰满的女性群像。纵观人类社会,关于女性的话语都是以男性本位为规范的。结合丛书的作者——4·15文学创作团,更能看出男性作家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对女性的要求与规范。根据丛书文本,可以揭示出女性在参与革命时的形象特征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可以看出女性形象不仅可以作为“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