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水杨酸通路蛋白参与植物抗生物胁迫的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ool_king_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杨酸是植物受到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时合成的一种主要信号分子。并且是植物启动自身免疫机制,抵御外界病原菌入侵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信号分子。利用水杨酸类似物苯并噻二哗S-甲基酯(BTH)处理植物不仅会引起植物的免疫反应,而且会使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BTH筛选是鉴定参与调节水杨酸信号通路组分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用BTH不敏感筛选法对T-DNA插入和EMS诱变突变体库进行了筛选,试图揭示拟南芥水杨酸通路蛋白参与植物抗生物胁迫的作用机理,取得了了以下研究成果:(1)发现转录因子家族WRKY54/WRKY70基因参与调节植物防御机制的新功能。wrky54/wrky70双突变体中PR基因表达水平较高,但该突变体的防御水平下降,PR基因在该突变体中不能够被BTH诱导表达并且NPR1蛋白水平不能在该突变体中累积上升。揭示了WRKY54/WRKY70基因可能是通过对NPR1蛋白的调节来影响植物防御的。(2)WRKY54/WRKY70基因缺失导致HR反应不能正常发生。在病原菌感染该突变体后,HR反应不能迅速发生而出现滞后现象,表明了WRKY54/WRKY70基因参与HR反应的调节并起到重要作用。(3)WRKY54/WRKY70基因缺失阻碍了植物的SAR。在该突变体中化学和生物诱导都不能诱发SAR,当植物再次受到病原菌感染时没有显示出抗性升高。揭示了该基因参与调节植物的获得性抗性,并在植物防御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4)通过BTH筛选鉴定并克隆拟南芥抗病相关基因BIND1。通过TAIL PCR手段对未知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是PFKB-like家族成员。利用Gateway系统克隆了BIND1基因全长(2164bp)和CDS全长(1032bp),35S-GFP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在植物叶片保卫细胞的细胞质及根部伸长区的细胞核中表达。(5)发现了BIND1在植物防御过程中的功能。该基因的表达可以被BTH处理显著诱导并依赖于NPR1。EDS实验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该突变体基础防御能力降低且PR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揭示了BIND1基因参与调节植物防御过程,是水杨酸信号通路中的一个新调节子。本研究通过BTH筛选的方法发现了水杨酸信号通路中的一个新调节子,并发现已知基因WRKY54/WRKY70在植物防御机制调节过程中的新功能。通过以上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植物在防御生物胁迫过程中水杨酸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为阐释拟南芥水杨酸信号通路蛋白参与植物抗生物胁迫机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肺间质纤维化(puml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正>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惧性障碍[1-2]。研究显示[3],对社交恐惧症患者实
身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具有非常强烈的公仆意识,自始至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完全做到自勉、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凡事以大局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
寒武纪早期(541-509 Ma)发生了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同时大气海洋环境与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重建该时期海洋水化学状态是理解这
中国传统教学思想是中国教学论的文化根基。对这一文化根基的研究,是基于文化传承进行的与时俱进的诠释和探索,是中国教学论发展的基础研究。而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研究之研究,
<正>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
<正> 子宫破裂是妊娠期和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母儿死亡率很高.为了消灭子宫破裂的发生,必须对子宫先兆破裂加以足够重视才能作好子宫破裂的预防工作.
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相关国家的贸易自由化,是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建设的战略选择之一。本文基于GTAP模型和情景模拟方法,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相关国家贸易自由化
在盆栽条件下,探讨了水肥互作对大豆部分生理性状、根瘤固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的施用及充足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提高植株叶面积指数、根及地上部生物量,干旱(W1)及
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各种不同能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氢(H2)能是一种在现阶段不会破坏环境的能源,燃料电池就是其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二十一世纪分布式发电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