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语言学界从不同的理论系统和研究角度,陆续对汉语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展开了研究。尽管现阶段的专题研究已经越来越丰富,以二语习得为切入点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汉语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对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以汉语疑问代词“谁”作为典型样本,从母语语料库和中介语语料库中收集大量的语料事实,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充分探讨留学生对“谁”非疑问用法的习得情况,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全文共分为六部分。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本研究的对象、目的、意义及方法。第一章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谁”的各种用法进行了分类。“谁”的用法有两大类和八小类。两大类是: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八小类分别是:主要疑问,次要疑问,全指,代指,承指,例指,某指的一般性用法和非指。其中,主要疑问和次要疑问同属于疑问用法。代指、承指和例指从广义上来说都可以归于某指这个大范畴之下,看作是某指的三种特殊用法;鉴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本文将它们独立出来,区别于某指的一般性用法,再加上全指和非指,一起构成“谁”的非疑问用法。在制定了一个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从母语语料库抽取例句并加以统计分析,笔者发现,母语者对非疑问用法的使用率远远超过了疑问用法第二章从中介语语料库中抽取例句,重点分析和比较外国留学生在“谁”的各种非疑问用法上的使用频率,并与母语者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一方面,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在各种非疑问用法的使用频率上基本没有差异。另一方面,虽然留学生与母语者都大量使用非疑问用法,但母语者更倾向于使用非指,而留学生则倾向于使用全指,并且这个差异非常显著。第三章探讨外国留学生对“谁”的非疑问用法的习得情况。根据各种非疑问用法的相对正确率,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相对应地划分出三个由难到易的习得区间,并拟构出一个相对的习得顺序,最后还分析了影响这个习得顺序的因素。第四章基于本研究得出的习得顺序,尝试讨论了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结语部分概括指出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分析了语料库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