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基纳米SnO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etthus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极材料、结构与制备方法是影响电极电催化性能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本论文以钛基纳米SnO<,2>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性能评价为研究内容,确定了纳米SnO<,2>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优化了电极制备工艺参数,并研究了提高电极稳定性的新型工艺.采用水、乙醇做溶剂的溶胶-凝胶法和电沉积法,分别制备了电极,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以苯酚的电化学降解效率和电极的稳定性作为指标,确定了电极制备方法为用水做溶剂的溶胶凝胶法.优化了Sb掺杂纳米SnO<,2>涂层电极的制备工艺参数,实验确定了SnCl<,4>溶液浓度、氨水浓度、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所制备电极的性能较非纳米涂层的钛基二氧化锡电极大为提高,同等量的苯酚完全降解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3 3.3%.采用XRD、SEM、XPS等方法对所制备的纳米SnO<,2>电催化电极进行了表征,对纳米涂层的表面形貌、颗粒粒径、元素组成、表面元素的化学环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极表面涂层主要是纳米SnO<,2>晶体,粒径在10nm以下,且具有四方相金红石结构.本论文亦对提高电极稳定性的新型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阶梯升温的热处理过程和在纳米SnO<,2>涂层与钛基体之间加入含Mn中间层的方法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裙式吸力基础作为传统吸力基础的改进,在传统吸力基础上添加“裙结构”。“裙结构”的存在使得吸力基础具有更高的水平承载力和竖向抗拔承载力,可以很好的控制基础周围土体变形,且“裙结构”的存在使得裙式吸力基础具有较好的沉贯性。当前,吸力基础被应用于海上风电和海洋油气平台的建设,吸力基础往往承受上部构筑物的斜向拉拔荷载。本文以室内模型试验为主,结合有限元方法,分析倾斜荷载作用下裙式吸力基础承载力、被动吸力及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在课堂,而关键在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逆推设计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按部就班的程序设计,采用逆向推理的方式设计美术教学内容。这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理念,打破了按照经验、按照习惯、按照定式去授课的思维方式,转换角度,以逆推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去"做课",能够促成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本文结合纳米ZnO和纳米TiO2的优点,研制得一种在280nm~400nm全波段均可吸收的防晒剂。以硫酸钛、醋酸锌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TiO2复合颗粒。应用FT-IR、TEM、UV-Vis等测试手段对所得粒子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锌钛浓度比、锌钛浓度、氨水浓度、络合剂和分散剂用量、煅烧温度等,可以制得致密包覆的纳米ZnO/TiO2复合颗粒,粒径分布在50nm~10
剧作《莎乐美》是对王尔德唯美主义理念的阐释与实践。法国画家居斯塔夫·莫罗以莎乐美为主题的画作启发了王尔德,于斯曼的小说《逆流》以莫罗的画为重要意象,该小说也为剧本创作提供了灵感。剧作中显现出来的超验的审美特征可在莫罗的画作中找到渊源,两者的莎乐美形象都呈现出独立于经验世界的特征。王尔德从画中的莎乐美形象得到灵感,对画作的超验审美特征进行吸取及再创作,在剧本中塑造了莎乐美、希律王、叙利亚青年、约翰月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到不同的领域。本文介绍了苯酚的各种性质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并综述了苯酚的几种合成方法,指出甲苯液相催化氧化法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的苯酚合成方法。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苯酚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甲苯液相催化空气氧化制苯甲酸及副产苯甲醛;第二步是苯甲酸液相催化氧化合成苯酚。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两步的反应机理。重点研究了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苯甲醛的工艺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学位
本文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复方植物中的杀虫有效成分。根据杀虫剂混配原理,选取四种杀虫植物进行混配,探讨采用SC-CO2萃取方法提取复方植物杀虫有效成分的可行性;研究SC-CO2萃取工艺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复方植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与提取率之间的关系;将萃取物制备为杀虫剂乳油,进行杀虫效果实验,考察萃取率与杀虫效果之间的关系;为了与常规方法对照,同时采用溶剂法萃取有效成分。在杀虫有效成分提取研
学位
期刊
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和畜禽粪便,堆肥是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重要处理手段,属于绿色生态处理技术。作物秸秆在堆肥过程中常用来调节堆肥孔隙率、含水率等,但因其结构中的木质素难降解,阻碍了微生物对纤维素的降解速率,导致堆肥周期长,营养元素大量损失,从而成为了影响堆肥腐熟进程的重要限速因素。因此,在农业废弃物堆肥化过程中,提高秸秆降解速率,加快腐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水稻秸秆为
学位
作为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营养限制因子,氮素的去除主要依靠以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为代表的脱氮作用来完成。脱氮微生物的多样性、数量与脱氮效率密切相关。沉水植物根际微域作为脱氮微生物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在受到不同程度的遮光时,根际释氧作用的变化会对脱氮微生物的种类、丰度、活性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以沉水植物菹草根际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电极、克隆文库、实时荧光定量 PCR等技术手段,对不同遮光下菹草根际
我国对大气颗粒物来源特征的研究集中在工业源、交通源、城市建筑扬尘源的排放特征,而对农业源排放的颗粒物研究较少,不同的农业活动排放颗粒物的大小、成分不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农业活动时期排放的颗粒物对大气中PM2.5、PM10的影响。  本研究于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区,采用自动在线监测仪全年监测PM2.5,同步记录采样期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