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民族化戏剧的探索——“国剧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xu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剧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由余上沅、熊佛西、张嘉铸、闻一多等人发起的一场戏剧运动,是他们对中国话剧民族化所进行的有益探索。本文用四章篇幅对“国剧运动”的缘起、运动发展始末、理论探索与实践努力、争鸣及影响等加以分析,以期对20世纪以来中国话剧民族化进程中被忽略的重要一环进行评估和重新认识。
  第一章主要介绍“国剧运动”的发生。“国剧运动”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此时的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内忧外患的国情和复杂动荡的国内环境使得民族化焦虑一直延续在文化运动中。留美的学生余上沅等人,在西方文化尤其是戏剧的熏陶影响下,首倡“国剧运动”。
  第二章主要介绍“国剧运动”倡导者们的理论构想。余上沅等人认为,“国剧”是“要用中国的材料,写给中国人看的中国戏”,他们强调在东西方的戏剧中各取优长,使之融合成为“古今同梦的完美戏剧”。
  第三章主要介绍“国剧运动”的实践过程,通常把“国剧运动”的实践活动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的戏剧活动由余上沅、赵太侔、张嘉铸、徐志摩为代表,主要表现在创立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在北京《晨报》副刊开设戏剧专栏,并成立中国戏剧社;后期主要以“国剧运动”健将之一的熊佛西为代表,主要表现为他在河北定县的农民戏剧实验活动。
  第四章主要介绍“国剧运动”所引起的争鸣及反思。“国剧运动”发起后,不仅“国剧运动”成员内部观念不完全一致、存在分歧,还先后受到了戏剧系学生的发难以及向培良、茅盾等人的质疑,1980年代以来也是争论有加、评价不一。关于“国剧运动”的争鸣及其所围绕的“东方”“西方”的跨文化题案不仅对当今中国戏剧的发展有启示意义,而且在文化发展层面上也值得深思。在如今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剧运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构想,更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一种跨文化融合的态度。
其他文献
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直接的影响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命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加之科技革命引起的现代化过程产生了种种束缚,正在逐渐消解着人的本质。因此,只有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方方面面都遵循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才能重新发现人的价值,提升人的主体地位。对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
学位
习近平人民观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新时代,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不懈努力下,我国的扶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另外,抗击新冠疫情也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这些重大的历史成就和历史变革,充分彰显了习近平“为了谁、依靠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
学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高超的语言艺术和非常独特的个人魅力,他的讲话备受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国内外对习近平的讲话评价非常高。习近平语言艺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领域开展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和指导方法。习近平语言艺术是以习近平为主体,以其发表的讲话、文章和著作为载体,为了使接受者更容易接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新的治国方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使客体更加
学位
情节加重犯作为我国刑法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犯罪形态,包含着重要的刑法价值,对于情节加重犯的理论研究,将对司法实践中的罪数判断和刑事处罚产生影响,以使罪刑设置更加公正和合理。本文分六个部分,从情节加重犯的理论属性入手,以加重情节为重点,对情节加重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归类,并对其罪数属性及完成形态等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论证,最后对刑事立法模式进行评析并提出建议,从而明确情节加重犯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并与其他罪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民事公益诉讼,即利用民事诉讼程序进行的公益诉讼问题。民事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团体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侵犯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不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相对人法律责任的民事诉讼活动。公益诉讼是西方国家重要的诉讼活动,尤其是在美国和印度,公益诉讼是通过审判形成公共政策的机制和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公益诉讼越来越多地提交到法院,
学位
隐私权,是权利谱系中的新生力量。它在晚近获得侵权法上承认之后,又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宪法领域展开。隐私权是一项基本权利,从各国的实践看,这一命题已逐渐成为一项共识。但是,从理论上以及我国的现实看,对于这一命题的深究仍有必要。本文的论述就是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的:通过隐私权的历史、理论和现状的系统梳理,从隐私权在宪法领域展开的现象出发,从兴起原因、学理基础和实证分析等三个角度,论证隐私权是一项基本权
学位
本文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颁布为契机,以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这一公司法律制度的两大基石为研究背景,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兴起的原因。通过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语源、含义、特点及与相关制度区别的研究,明确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考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国外的法律适用情况和理论基础,归纳国内学者对该制度适用要件的分析以及在国外判例和制定法中的主要适用范围,对公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伴随着制度的深刻转型,各类金融诈骗犯罪层出不穷,而贷款诈骗犯罪更是其中的活跃者。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犯罪,自它在立法上被确立时起,就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学者们对该罪的一些构成特征存在不同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囿于立法本身的限制,实务部门在认定具体问题时确有难度,审判实践需要理论上的回应和支持。基于此目的,本文试图就相关
在一定的语境中,一些词或短语通过颠倒组成成分的顺序来表达一定的意义,这两个出现在同一语言片段中的组成成分颠倒、语音相同或相近、书写形式相同或不同的对称结构称为类逆序结构。类逆序结构种类多样。从音形关系角度来看,有同音同形、同音不同形、同形不同音和音形相近四种类型;从单位性质角度分,一组类逆序结构中的两个对称结构可以都是词,可以是词和短语相互转变,可以都是短语,可以是词和缩略语相互转变。句法平面中,
学位
元代文学批评上承唐宋,下启明清,以融通为旨归,在对前人文论的总结与  反思中,孕育着明清文学发展的方向。笑隐大䜣作为元代中后期江南禅宗的官方  代表,集僧、宦、诗人、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体,对时局和文坛风气都有极其  敏锐的洞察,他的道场也成为儒释交流的重要平台。大䜣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所著《蒲室集》遍传中外,其文论思想与创作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梳理元代的文学批评,不应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