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出现伊始,就成为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赋予世界以意义和秩序的工具,但同时,文字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汉字与其他文字不同之处就在于她独特的文化性质,作为获得文化知识的必备符号而言,汉字就是中国人赖以延续的文化基因。对小学生来说,汉字独特的文化内涵除了可以作为认识世界的工具,也可以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习汉字的文化知识便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利途径之一。从汉字本身的工具性与文化性特点、学生社会性与个性发展目的、现代社会的文化素养提升要求等几方面来看,研究小学汉字教学文化目标的有效生成,是从文化素养的视角出发,结合起汉字的文化特性和教学目标体系内容,对小学教育而言是必要且可行的,应该受到重视。同时,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其教育生涯中始终是以教育教学的高效性为毕生追求的。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上对小学汉字教育教学的关注逐渐增多,从教学目标有效性成着手是应教育教学改革要求而生的。术文以完善小学汉字教育教学为目的,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以从文化视角促进汉字教学目标有效生成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文献法、文本分析法对汉字文化内涵及现行小学汉字教学目标的内容做的理论探索;同时通过访谈法与观察法,对小学汉字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寻目前小学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研究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文化素养理论及将文化素养与小学汉字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可行性进行梳理。研究以希尔斯的“文化素养”理论为理论基础,同时兼顾汉字本体的文化内涵、汉字在阅读中的地位、汉字形态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导引学生形成良好的汉字修养,激发学生探究汉字背景知识的兴趣。第二部分是从文化素养出发,对小学汉字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的要素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主要从汉字的教学目标预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情境和教学评价等四方面出发进行细致分析:以目标预设为小学汉字教学文化目标有效生成的前提,总结出教学目标的层阶、小学汉字教学目标制定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及从文化素养角度制定教学目标的价值;以汉字教学内容为有效生成的基础,分析并归纳出汉字形态中的文化内涵特征;以教学情境为有效生成的条件,分析学生汉字文化知识能力的增长与情境的关系;以教学评价为有效生成的保障,分析教学评价的内容,总结教学评价与文化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是通过访谈与观察的方法,以Y小学为调查对象,从汉字教学文化目标有效生成的四要素出发,考量现实小学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化与概括化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局限于课本内容之中、受显性教学目标的限制:教学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倾向于教条化与视野狭窄化;教学评价上缺乏对文化目标实现的评价反馈意识,缺乏对文化目标生成的有效支持。第四部分是对小学汉字教学目标生成现状的原因分析。具体包括教师受培养“知识人”的教育理念统摄,且汉字教学专业素养不强;学生缺少针对汉字文化方面的独立学习与探索意识;学校缺少可供师生利用的自主学习汉字知识的资源。第五部分是为完善小学汉字全面教学,提升小学生文化素养水平而提供的策略。主要是从教师自身意识提高、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的过程模式建构,学生增强自身汉字修养,学校为汉字文化的传播提供阵地并与社会教育紧密联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