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26/Spred1在雌激素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绝经后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大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均表明:激素替代疗法可有效降低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目前对雌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 re Placement thera Py,ERT)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仍有争议,其主要原因是妇女健康倡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的早期研究结果发现:ERT增加深静脉血栓、脑卒中及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病率。这一结果引发全球范围内学术界的争议和讨论。随后对WHI结果进一步分析显示:ERT可降低处于“机会窗”的绝经后妇女(年龄<60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与此相应,2012年,丹麦骨质疏松症预防研究(DOPS)结果表明:对于近期绝经(2年之内)的女性,接受ERT 10年可明显降低死亡、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事件(HR=0.61)。2016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报道了ELITE(Early versus Late Intervention Trial with Estradiol)临床试验结果:ERT可明显减缓绝经少于6年的妇女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而对绝经超过10年的妇女失去此保护效应。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雌激素在心血管系统中的效应,并揭示其新的分子靶点和作用机制,将为ERT合理应用于预防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平滑肌细胞增生、脂质斑块形成等一系列病变,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endothelial dysfunction)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初始环节。内皮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减弱、抗凝功能受损、内皮形态不良、增殖、迁移能力受损、与白细胞、血小板粘附增多等。在这些病理生理改变过程中,内皮的增殖和迁移功能受损,可导致受损内皮不能得到及时修复,血管重新内皮化受阻,加速AS发生发展进程。近年来对雌激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国内外研究表明,雌激素可逆转内皮功能失调。在这一方面,我们课题组前期工作证实,处于“机会窗”的绝经后妇女外周阻力血管内皮功能逐渐失调,主要表现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减弱,内皮形态不良,单核-内皮粘附增多,ERT可改善上述的失调征象。同时我们的工作证实,雌激素可促进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但是其分子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研究表明,Spred1(SProuty-related,EVH1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方面起重要作用。Spred1可以通过抑制Ra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所诱导的有丝分裂信号,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雌激素是否可通过下调Spred1表达,进而促进内皮的迁移和修复,未见文献报道。因此,本课题将探讨Spred1在雌激素促内皮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近年来,血管内皮细胞中微小RNA(micro RNAs,mi RNAs)与AS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mi RNAs是一种非编码的短核苷酸链,与靶向m RNAs的3’非编码区结合,从而阻止其翻译。有报道显示,mi R-10a、mi R-33、mi R-155可抑制AS的发生发展,而mi R-21、mi R-34a的作用正好相反。研究表明,mi R-126-3p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能与Spred1 m RNA的3’UTR结合,进而抑制Spred1的蛋白翻译过程。雌激素是否通过调控mi R-126-3p表达,进而调控Spred1蛋白表达,这是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研究表明,雌激素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主要机制是“基因组效应”。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 Ptor,ER)结合后形成复合物进入核内,作为转录因子,与DNA上的雌激素反应元件相互作用,或者通过与其它转录因子如NF-κB、SP1、Ets-1等相交联,与DNA上的NF-κB、SP1、Ets-1等特异性反应序列结合,进而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哺乳动物中,mi R-126由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7,EGF-like domain 7)基因上的内含子7编码。对Egfl7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我们发现,Egfl7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有Ets结合位点(Ets binding sites,EBS),可与转录因子Ets-1特异性结合。而Ets-1(E26 Transformation-s Pecific Sequence-1)是公认的ER结合蛋白,可介导雌激素调控部分靶基因的效应。因此,ER有可能通过Ets-1介导,调控mi R-126-3p的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进一步研究E2调控Ets-1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在本课题中我们招募了月经周期规律的健康育龄女性,观察了卵泡早期、排卵期、黄体期期间,女性体内血浆中mi R-126-3p的变化,并分析了其与血浆雌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来探究雌激素调控mi R-126-3p的体内生理效应。为进一步验证雌激素通过mi R-126-3p抑制Spred1的表达对AS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本课题在整体动物水平上确认mi R-126-3p在雌激素延缓AS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即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雌性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卵巢去势(OVX)模型中,通过尾静脉注射mi R-126-3p模拟物(mi R 126-3p mimics)或mi R-126-3p antagonist(Antago mi R-126-3p),从正反两方面观察了mi R-126-3p在雌激素抑制AS形成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目的】本课题拟探讨雌激素通过调控mi R-126下调Spred1的表达,进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AS形成的效应,并研究其分子调控机制,证实mi R-126在雌激素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与结果】1.雌激素通过mi R-126-3p介导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1.1血浆E2水平与mi R-126-3p水平的相关性招募12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为广州医科大学在校硕士生),平均年龄24岁,月经周期规律,分别于卵泡期(月经期第5-7天)、排卵期(月经期第14-16天)、黄体中期(月经期第22-24天)采集空腹血清,检测各期血清17β-雌二醇(E2)、孕酮、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浓度以及mi R-126-3p表达水平。Wilcoxon rank sum tests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2浓度与mi R-126-3p水平呈正相关(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0.723,P<0.001)。1.2 E2/mi R-126-3p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Spred1表达1.2.1 6周龄Apo E-/-雌性C57BL/6小鼠,给予高脂饮食,随机分成7组(每组7-10只)。根据不同分组,小鼠接受去势手术(OVX),或在OVX术后在小鼠颈部皮下包埋E2缓释片(0.25mg,60天释放完毕),或尾静脉注射mi R-126-3p mimics、control mimics、Antago mi R-126-3p或control Antago-mi R(均为10 mg/kg/week)。具体分组如下:(1)Sham;(2)OVX;(3)OVX+E2;(4)OVX+mi R-126-3p mimics;(5)OVX+E2+antagomir-126-3p;(6)OVX+control mimics;(7)OVX+control antagomi R。上述小鼠接受处理8周后取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测定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OVX组小鼠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面积显著增加(P<0.001);与OVX比较,补充雌激素后(OVX+E2组),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1);与OVX+E2组比较,注射antago-mi R-126(OVX+E2+antagomir-126-3p组)可明显逆转E2的效应(P<0.05);单纯应用mi R-126 mimics也能减少斑块面积。这提示E2可能通过mi R-126-3p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2.2主动脉根部免疫组化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在OVX组,斑块区域可见大量的Spred1表达;E2可明显抑制Spred1在斑块区域中的表达(OVX+E2组),单独应用mi R-126-3p mimics也呈现出类似E2的效应,而antago-mi R-126(OVX+E2+anta-gomir-126-3p组)可逆转E2对Spred1蛋白表达的影响。2.E2增加血管内皮细胞mi R-126-3p表达的作用机制2.1不同浓度E2处理不同时间,增加血管内皮细胞mi R-126-3p表达2.1.1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予以不同浓度的E2处理24 h,应用RT-PCR法观察mi R-126-3p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E2(1n M-1μM)处理24 h后,均能增加mi R-126-3P表达,其增加率分别为(176.5±20.2)%(n=5,P<0.05),(321.5±38.6)%(n=5,P<0.05),(266.9±31.4)%(n=5,P<0.05),(203.2±39.6)%(n=5,P<0.05)。2.1.2体外培养HUVECs,给予E2(10 n M)分别处理内皮细胞不同时间后,应用RT-PCR法观察mi R-126-3p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分别给予E2(10 n M)处理12h、24 h、48 h、72 h后,均能增加mi R-126-3p表达,增加率分别为(265.3±28.5)%(n=5,P<0.01),(341.6±35.7)%(n=5,P<0.01),(228.6±42.1)%(n=5,P<0.01),(196.5±25.6)%(n=5,P<0.01)。2.2 E2通过ERα上调血管内皮细胞miR-126-3p表达体外培养HUVECs,分别用E2(10 n M),PPT(ERα激动剂,1 n M),DPN(ERβ激动剂,1 n M)处理内皮细胞24 h,用RT-PCR检测mi R-126-3P表达情况。结果显示,E2、PPT均能上调mi R-126-3P表达,上调幅度分别为(310.6±35.6)%,(265.3±29.5)%(n=5,P<0.01),而DPN上调作用不明显。E2和PPT上调mi R-126-3p的作用可被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所抑制(n=5,P<0.01)。由此说明,ERα参与E2上调mi R-126-3p表达的作用。2.3 Ets-1介导E2上调血管内皮细胞mi R-126-3p表达的效应体外培养HUVECs,分别转染Scrambled si RNA、SP1 si RNA和Ets-1 si RNA 48h后,再施加E2(10 n M)处理细胞24h,用RT-PCR检测mi R-126-3P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转染scrambled si RNA对照组比较,当沉默Ets-1表达后E2失去上调mi R-126-3P表达的效应(n=3,P<0.01),而沉默SP1表达后E2的效应不受影响。由此说明,E2通过Ets-1上调血管内皮细胞mi R-126-3P表达。2.4 E2调节Ets-1表达的作用机制2.4.1 E2可增加Ets-1转录活性体外培养HUVECs,分别转染Ets-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EBS-Luc,750 ng)和空载质粒PGL3(250 ng)48 h后,再施加E2(10n M),PPT(1 n M)处理细胞24 h,检测对应的荧光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2、PPT均能显著增加Ets-1转录活性(n=3,P<0.01),而这一作用可被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抑制(n=3,P<0.01)。2.4.2 E2可增加Ets-1蛋白表达2.4.2.1体外培养HUVECs,以不同浓度E2(1 n M-1μM)处理24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Ets-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E2处理后Ets-1蛋白表达均增高,增加倍数分别为(2.1±0.4)(n=3,P<0.05),(2.6±0.6)(n=3,P<0.01),(1.9±0.3)(n=3,P<0.01),(1.9±0.3)(n=3,P<0.01),以10 n M浓度作用最强(n=3,P<0.01)。2.4.2.2体外培养HUVECs,选用10 n M浓度的E2分别处理内皮细胞12 h,24 h,48 h后,用western blot检测Ets-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2处理不同时间Ets-1蛋白的表达均增高,增加倍数分别为(1.8±0.4)(n=3,P<0.05),(2.8±0.7)(n=3,P<0.01),(2.2±0.6)(n=3,P<0.01),其作用24h时达高峰(n=3,P<0.01)。2.4.3 E2通过c-Src/PI3K/Akt通路增加Ets-1蛋白的表达2.4.3.1体外培养HUVECs,分别用WM(PI3K抑制剂,30 n M)、PP2(c-Src抑制剂,10μM)、PD98059(MAPK抑制剂,5μM)、PTX(G蛋白抑制剂,100 ng/m L)预处理内皮细胞30min,再以E2(10 n M)处理24 h,Western blot检测Et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E2处理组比较,WM、PP2均能抑制Ets-1蛋白表达(n=3,P<0.01),而PD98059、PTX不能阻断E2的效应。说明PI3K、c-Src通路参与E2增加Ets-1表达的作用。2.4.3.2体外培养HUVECs,分别转染Scrambled si RNA、c-Src si RNA或Akt si RNA48h后,再施加E2(10 n M)处理细胞24h。结果显示,沉默c-Src或Akt后,E2失去促Ets-1表达增加的效应;沉默c-Src后,E2不能促进Akt磷酸化;而沉默Akt蛋白表达后,E2依然可以促进c-Src磷酸化。这一结果提示c-Src为Akt的上游通路,E2通过c-Src/PI3K/Akt通路增加Ets-1蛋白的表达。3.E2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以及血管新生的影响3.1 E2对Spred1表达的影响3.1.1体外培养HUVECs,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E2(1 n M-1μM)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Spre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pred1蛋白表达随处理的E2浓度增加而降低,降低倍数分别为(0.7±0.2)(n=3,P<0.05),(0.4±0.1)(n=3,P<0.01),(0.4±0.1)(n=3,P<0.01),(0.7±0.2)(n=3,P<0.05)。3.1.2体外培养HUVECs,以10n M浓度的E2分别处理内皮细胞12 h,24 h,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Spre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pred1蛋白表达随E2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降低倍数分别为(0.7±0.2)(n=3,P<0.05),(0.5±0.1)(n=3,P<0.01),(0.4±0.1)(n=3,P<0.01)。3.1.3体外培养HUVECs,分别转染Antago mi R-126-3p和阴性对照(control Antago-mi R-126-3p)48 h后,再施加E2(10 n M)处理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Spred1表达。结果显示,与control Antago-mi R+E2组比较,转染Antago mi R-126-3p后可阻断E2对Spred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n=3,P<0.01)。3.2 E2通过mi R-126-3p/Spred1影响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体外培养HUVECs,分别转染Spred1过表达质粒或空载质粒48 h后,再以E2(10 n M)处理细胞24 h,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显示:转染空载质粒组施加E2处理可促进内皮增殖和迁移,而过表达Spred1蛋白可显著抑制E2促内皮细胞增殖以及迁移的效应(n=3,P<0.01)。3.3 E2通过mi R-126-3p/Spred1影响血管新生体外培养HUVECs,分别转染Spred1过表达质粒或空载质粒48 h后,再以E2(10 n M)处理细胞24 h,Matrigel法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显示:转染空载质粒组施加E2处理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而过表达Spred1蛋白可显著抑制E2促新生血管形成的效应(n=3,P<0.01)。【结论】1.E2通过上调Ets-1/mi R-126-3P,进而抑制Spred1蛋白表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以及新生血管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2.E2通过ERα介导,激活c-Src/PI3K/Akt通路,增加Ets-1的表达。
其他文献
文题 rn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rn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高二文理分班.我不加考虑选择了文科,这步棋在我心里酝酿已久了。数理化的逻辑推理使我如坐针毡,在我眼里,文科就是温床.可以趴在桌上睡大觉。上课可以用堂皇的表情骗过老师逡巡的
广播电视直播具有实时、客观、现场感强等特点,可以很好地体现新闻的同步性、时效性。即使是报纸,为了体现时效性,也出现了晨报(早报)、午报、晚报等不同种类,目的是尽量缩短
卓玛:rn初中毕业,我没能考上重点高中,父亲就让我读普通高中,为此我抗争过,可最终还是来到这里,这个学校让我一点也不满意,学校小,设备差,老师也没什么经验,我真羡慕那些重点高中的学生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约为10.5/10万人年,约占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9.0%-22.4%。SAH的死亡率
卓玛:rn我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一看到老师对好学生好时,我就会努力进取,可是我再怎么进步,老师都不大注意我,上高中两年了,班主任居然没找我谈过一次话,好像把我遗忘了,这次考试以后,班
带着多年来广播一线的工作经验和积极思考及本身处在事业瓶颈期的困惑,让我在这次的台湾学习考察中收获颇丰。关键句一:台湾广播主持生态——“那些熟悉的倩影将会出现在陌生
近几年,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观看视频的感受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正促进了一些视频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自2009年“9.28”首批电视台高标清同播以来,国内各级电视台已经进一
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网络编辑职业的专著《解密网编——网络编辑职业调查与解析》,最近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北京市一项关于网络编辑职业调查的研究成果。北京青年政
事实证明,比之大而泛的媒体,当地媒体在“重点突击”、帮助品牌落地生根方面有更直接的作用。做品牌宣传,就必须要让品牌的信息达到尽可能广的范围,被尽可能多的人获知,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