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因为媒体对环境议题的持续建构,环境议题逐渐进入公共讨论的视野,并以公民体制内外的表达方式,生成一个有影响的领域,这个领域可以影响社会各界如何看待环境本身及我们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客观上推动了绿色公共领域的构建。目前国内关于环境传播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大众传媒的环境新闻报道与环境广告方面,过度重视环境传播的实用价值而忽略了它的建构功能,即它“帮助我们建构、表征作为我们所理解的主体的自然和环境问题本身”。本研究基于环境建构主义的视角,考察媒体环境传播对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影响,试图填补国内研究在此方面比较匮乏的部分。本文从分析媒体环境传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绿色公共领域的存在及结构形态,探讨了二者的联系,阐释了媒体环境传播对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出了媒体环境传播推动绿色公共领域构建的现实路径。本文认为,二者的联系在于媒体环境不仅构建绿色公共领域的公共议题,也构建它的传播走向。媒体环境传播在环境议题“赋权”加速大众化转型、环境话语的生产加速绿色转型、公众的自觉环保实践、有效监督影响政府环境决策四方面对绿色公共领域产生积极影响。其中促进公众的自觉环保实践主要围绕批判性修辞促进公众的回归、环境议程设置激发环保参与两方面展开。同时,媒体环境传播也因环境话语修辞缺陷、环境议题设置不当以及媒介框架缺陷衍生了一些负效应,具体体现在:单一环境话语抑制争论的功能、环境委婉语钝化批判性反思、环境议题置换诱导商业化倾向、不平衡的议题呈现导致农村环保舆论空间狭小、夸大环境风险引发环境恐慌、事件导向难以维持议题热度、过度追求冲突价值可误导环境运动。最后,笔者从提高媒体自身实力、增强媒体与政府及环境NGO的合作、培育环境公民记者四个方面提出媒体环境传播推动绿色公共领域构建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