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葡萄球菌肽脱甲酰基酶基因功能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是一种寄居在人体表面的正常菌群,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致病,是一种机会致病菌,近年来在临床上由于各种人工医疗材料的使用(如静脉插管,导尿管等),表皮葡萄球菌致病的报道日益增多,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日益加剧,目前已经成为院内感染的前四大病原体之一。加上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临床上耐药菌株,多重耐药菌株层出不穷,研究新型抗表皮葡萄球菌的药物迫在眉睫。肽脱甲酰基酶(peptide deformylase, PDF)是目前发现的抗菌药物靶点之一。在表皮葡萄球菌ATCC 35984和12228基因组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发现两株菌均含有两个编码肽脱甲酰基酶的基因,def和def2,分别编码SePDF1和SePDF2蛋白,我们对其进行了研究。肽脱甲酰基酶广泛存在于真细菌中,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酶。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起始于甲酰化的甲硫氨酸tRNA(f-Met-tRNA),当N端的肽链从核糖体中释放的时候,肽脱甲酰基酶切除甲酰基,继而MAP (methionine aminopeptidase)切除N端的甲硫氨酸,肽链方可正确的折叠。在真核生物蛋白合成过程中,不需要肽脱甲酰基酶的功能,因此细菌的肽脱甲酰基酶可以作抗菌药物的靶点。为了研究以表皮葡萄球菌肽脱甲酰基酶为靶标的可能性,本文利用基因克隆技术,从表皮葡萄球菌ATCC 35984菌株中克隆了两个具有肽脱甲酰基酶PDF特征的基因def和def2,编码产物分别为TypeⅡ型的SePDF1和TypeⅠ型的SePDF2,体外重组表达了SePDF1和SePDF2蛋白。通过甲酸脱氢酶偶联的方法建立了肽脱甲酰基酶酶活检测的方法,结果显示SePDF1为具有活性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肽脱甲酰基酶,我们对其结合不同离子的蛋白活性进行了比较,而SePDF2不具有肽脱甲酰基酶活性,我们构建了其酶活部位突变体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第一章表皮葡萄球菌肽脱甲酰基酶1的功能研究为了研究表皮葡萄球菌肽脱甲酰基酶1的功能,以表皮葡萄球菌ATCC 35984菌株的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def基因,长度为522bp。将其连接到克隆表达载体pET-22b中,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通过IPTG的诱导,可以获得含6×His的体外表达重组SePDF1蛋白。利用6×His与Ni-NTA的高亲和力,纯化得到SePDF1蛋白。由于Fe2+离子体外的不稳定性,所以实验采用Co2+,Ni2+, Zn2+三种二价离子来代替Fe2+离子,对SePDF1蛋白进行体外的研究。首先利用向LB培养基中加入Co2+, Ni2+, Zn2+三种离子的方法来获得含单一离子的SePDF1蛋白,但随后的原子吸收光谱实验表明,由于LB培养基中各类离子成分复杂,用这种方法获得的SePDF1蛋白中各种离子的含量较杂,纯化得到的蛋白并非只含单一离子。因此改用成分可控的限制性培养基培养细菌,向限制性培养基中加入Co2+, Ni2+, Zn2+三种离子培养细菌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只含有单一Co2+或Zn2+离子的SePDF1,而加入Ni2+离子的培养基纯化得到的SePDF1中并不能测到的Ni2+存在,推测原因是由于Ni2+对SePDF1的亲和力较低引起。利用FDH(甲酸脱氢酶)偶联的方法,采用N端甲酰化的三肽f-MAS作为底物,对获得的三种SePDF1进行酶活检测发现含Co2+离子的SePDF1蛋白活性最高,而Ni2+, Zn2+-SePDF活性较低。而与SePDF1高度同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肽脱甲酰基酶(SaPDFB)的Ni2+形式活性最强,说明金属离子对PDF酶催化活性的关键作用,通过对SePDF金属离子结合位点的关键氨基酸进行突变(C111S)也验证了这一说法,突变后的SePDF1由于金属离子结合能力的丧失,失去了活性。对活性最高的Co-SePDF1进行酶动力学参数测定,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计算得到其Km值为2.227 mM, kcat/Km为6.3×104M-1*sec-1。而快速蛋白液相色谱(FPLC)实验表明,SePDF1在溶液状态中以单体状态存在。结合实验室已有的SePDF1蛋白晶体结构,采用计算机高通量虚拟筛选小分子先导化合物库,得到了88个具有潜在抑制SePDF1酶活性的小分子先导化合物,采用128μg/ml的浓度对88个小分子化合物的抑菌浓度进行初筛,其中6个对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抑制效果,进一步检测发现其中两个化合物均对表皮葡萄球菌35984有较强的杀菌效果,然而在酶活抑制实验中,则发现这6个小分子化合物均无抑制SePDF1的活性,且对真核细胞具有毒性,说明此小分子化合物不能作为抗菌药物研发的先导化合物。第二章表皮葡萄球菌肽脱甲酰基酶2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肽脱甲酰基酶行使功能的前提是Met-tRNA在甲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发生甲酰化,而表皮葡萄球菌的甲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fmt与def2基因在基因组上紧密相邻,并且革兰氏阴性菌株的肽脱甲酰基酶基因分布也是同其fmt基因紧密相邻。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ef2编码的SePDF2属于TypeⅠPDF,并且RT-PCR检测结果显示def2基因在表皮葡萄球菌ATCC 35984菌株生长过程中可持续表达。为了研究SePDF2功能,本实验将def2基因的PCR的扩增产物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4+,表达的融合蛋白SePDF2-His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然而,利用SePDF1酶活测定法检测,结果显示SePDF2不具有肽脱甲酰基酶的活性。通过氨基酸序列的比对,发现SePDF2蛋白在PDF活性中心的三段高度保守的序列上均有氨基酸的差异,将此序列上氨基酸差异位点按照具有活性的枯草杆菌PDF序列进行改变(A44G, A45V, A46G, I47L, S48A, S90C, I91L, L131Q, M133E),尽管改变后的SePDF2在催化中心的三段基序上与枯草杆菌BsPDF1 (阳性菌TypeⅠ)完全一致,仍未能使SePDF2获得肽脱甲酰基酶活性。def2基因在细菌生长过程中持续转录却不表达,其在细菌中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迅速作出反应,编制了《关于防控新冠肺炎期间幼儿保健防护的建议》,为幼儿园和家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专业支持和帮助;此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应对居家隔离、推迟开学的规定,其中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和网络调研结果,迅速制订了指导性文本《幼儿园延迟开学期間教育工作提示》,界定了特殊时期
期刊
目的:应用断层影像解剖学方法,将腕部冰冻断层标本和MRI图像进行对照观察,探讨腕关节韧带在标本不同断面的形态变化及其在MRI图像上的表现规律;为腕关节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
设计思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引导幼儿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大班幼儿已经开始关注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空间与方位概念,并能够初步利用已有的线索开展思考、推理、判断。  “有用的游览图”是一个大班科学活动,活动巧妙地抓住了“路线设计”这一生活元素,借助一张游览图,让幼儿根据不同的目的地和要求设计不同的路线,
期刊
在户外自主活动的分享环节,航航分享了他“玩桥”的故事.其他小朋友听得格外认真.肉肉还问道:“原来在小农场的一座荡桥怎么不见了呢?”肉肉的问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并希望去
期刊
在案例“爱发脾气的小宇”中,针对幼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以何种方式应对才是适宜且有效的?在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幼儿个体与集体之间的教育需求如何兼顾,如何保障教育公
期刊
我是一名走上工作岗位刚满三年的年轻教师。两年前,第一次做班组长的我对开展家园共育满怀热情,不料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这让我对构建家园共同体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探索。  小班上学期,我发现班里孩子诺诺的数学能力比其他孩子弱一些。班里大部分孩子都可以手口一致地点数到5甚至更多了,而诺诺只能点数到3,再多点就数不清了。我想,不是说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和配合,与家长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吗?于是,我
期刊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之下,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应及时更新,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新手段,搭建起家园共育的新平台,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使家长更多地关注并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参与幼儿成长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家园沟通  微信凭借其操作简单,信息传输功能多样,已经成为大众普及的社交软件,也因此成为幼儿园
期刊
我在美国期间,有一次和一位学姐相约去田纳西州拜访在孟菲斯大学访学的岳亚平老师.岳老师见我们都带着孩子,便极力推荐去当地的儿童博物馆玩一玩.于是,当天下午,我们便带着孩
期刊
“××动不动就爱发脾气.”“××的脾气大得很.”“我真是受不了××的脾气了!”教师们在平日的交流中,有时会流露出对一些孩子这样的评价.在本案例中也有同样的情况,教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