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新诺明对HIV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患者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影响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kai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是东南亚等地区HIV/AIDS患者中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复方新诺明(Cotrimoxazole,CTX)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广西壮族自治区HIV/AIDS人群中TM疫情严峻,本研究旨在评估广西南宁市HIV/AIDS患者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期间接受CTX预防对TM感染的影响。方法:(1)回顾性收集截止2016年6月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全区规模最大的传染性疾病三级专科医院以及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进行抗病毒治疗、年龄≥14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患者的国家免费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数据(national fre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program,NFATP),以及该医院所有确诊TM感染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将两个数据库进行链接之后成功构建本回顾性队列。(2)ART开始之后,在每次的随访中记录患者是否正在服用CTX并上传至NFATP。本研究将在启动ART后六个月内记录CTX服用的 HIV/AIDS患者定义为“复方新诺明组”,而该时间内未记录CTX服用的患者则定义为“非复方新诺明组”。(3)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复方新诺明组”和“非复方新诺明组”之间的特征进行比较;Kaplan-Meier法对HIV/AIDS患者在ART治疗期间的累积TM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并绘制感染风险曲线,两组感染率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患者发生TM感染的影响因素,评估CTX预防对TM感染的影响;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复方新诺明组”和“非复方新诺明组”的研究对象进行1:1配对,进一步验证CTX对TM感染的影响。结果:(1)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本队列研究共纳入3359例患者,总随访10 504.66人年,平均随访2.47人年(IQR:0.82-5.07),失访率为9.20%。ART开始时,研究对象以年龄<60岁、男性、已婚或同居为主;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的比例为91.16%;平均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46.00个/μL(IQR:20.00-110.00),52.25%患者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平均基线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9.53 kg/m~2(IQR:17.72-21.48);51.53%患者处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临床分期的第IV期;92.53%患者联合使用“NRTI+NNRTI”作为基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复方新诺明组和非复方新诺明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开始ART年龄、性别、HIV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WHO临床分期、基线BMI和基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对象的TM感染风险:3359名研究对象中,ART启动后的六个月内有81.81%的患者接受CTX预防,组成复方新诺明组;其余18.19%的患者组成非复方新诺明组。159名患者在ART期间发生TM感染,患者的总TM感染率为4.73%(159/3359),复方新诺明组和非复方新诺明组的TM感染率之间(4.11%VS.7.53%)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期间,ART患者总TM发病密度为15.14/1000人年(95%CI:12.84-17.43)。复方新诺明组和非复方新诺明组患者的发病密度分别为12.63/1000人年、29.59/1000人年。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非复方新诺明组累积TM感染风险显著高于复方新诺明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P=0.0003)。(3)研究对象发生TM感染的影响因素:Cox回归单因素分析发现,非复方新诺明组患者的TM感染风险明显高于复方新诺明组(HR=1.85,95%CI:1.31-2.60,P<0.001)。纳入所有潜在混杂因素进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复方新诺明组患者的TM感染风险高于复方新诺明组(AHR=1.99,95%CI:1.37-2.90,P<0.001)。与此同时,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AHR=5.84,95%CI:3.04-11.21,P<0.001)和50-99个/μL(AHR=3.43,95%CI:1.67-7.02,P=0.001)的患者的TM感染风险高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199个/μL的患者;最近三个月发生过肺外结核的患者TM感染风险高于最近三个月未发生过肺外结核的患者(AHR=1.56,95%CI:1.02-2.40,P=0.04)。此外,过去一年未感染TB的患者发生TM感染的风险低于过去一年TB感染不详的患者(AHR=0.28,95%CI:0.10-0.77,P=0.01)。在复方新诺明组和非复方新诺明组患者中,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各组间TM感染风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患者的TM感染风险最高。在基线CD4~+T淋巴细胞<50个/μL、50-99个/μL和100-199个/μL组患者中,非复方新诺明组在ART期间的累积TM感染风险均显著高于复方新诺明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SM匹配验证:为了降低基线特征变量的混杂偏倚,使用1:1PSM匹配对研究对象进行配对。共906名患者成功匹配(复方新诺明组和非复方新诺明组各453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复方新诺明组患者在ART期间发生TM感染的风险高于复方新诺明组(AHR=1.88,95%CI:1.02-3.46,P=0.04)。结论:1.复方新诺明可能预防HIV ART患者发生TM感染。2.复方新诺明可能降低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HIV ART患者的TM感染风险,该保护作用在基线CD4~+T细胞计数低于50个/μL的患者中更为显著。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资产剥离活动日趋活跃,我国的资产剥离也由最初的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的资产剥离得到了更多的运用发展。资产剥离并不意味着企业经营的失败,资产剥离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调整公司发展战略、实现快速融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但是资产剥离又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哪些因素促使企业进行资产剥离、影响企业的资产剥离行为,资产剥离行为又能为企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研究这些问题能够丰富现有的资产剥离
清代是女性文學的繁榮時期,不僅文學創作的人數多,且大量詩詞歌賦付梓成集,流傳後世。更值得關注的是世家大族閨秀“一門風雅”的盛況湧現。安徽歙縣何氏家族女性詩人群體就是典型代表。何氏三姊妹佩芬、佩玉、佩珠都是清代中期著名女詩人,她們的文學創作涉及了詩、詞、戲曲等方面,如《緑筠閣詩鈔》《緑筠閣詩餘》《藕香館詩鈔》、雜劇《梨花夢》。在當時享有盛譽,金念曾盛贊何佩芬的詩稿美不勝收;惲珠《國朝閨秀正始續集》説
变电站接地网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以及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国接地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扁钢和圆钢等钢制材料,易发生腐蚀甚至变细断裂,当系统遭
二氧化铈(CeO_2)是一种多功能催化剂,在催化领域具有广泛应用。CeO_2含有三种表面活性位点:氧化-还原位,Lewis酸性位和Lewis碱性位。目前,CeO_2催化剂表面Lewis酸碱性位和氧化-还原位之间的空间距离和结构关系仍然不明确。为了探究CeO_2表面各活性位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催化活性关联,本论文通过选择性屏蔽实验、甲醇-吡啶共吸附红外光谱和DFT计算方法研究了CeO_2上的多种表面活性
创新是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创新已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正是理想的创新创业的载体。我国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程度和需求日渐提高,但发展过程中却存在核心员工流动频繁等问题。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激励这种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来达到吸引及保留核心员工的作用,进而提高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增强整体创新实力,从而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提升企业价值。然而当前我
植被及其生态效应研究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内容,但目前针对较大区域尺度的植被生态效应研究较少,借助遥感技术手段,以区域植被覆盖度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定量关系作为切入点
药物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实践性强,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从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强化预习、实施自我主导的实
介绍了适用于苏州地区的柑桔小实蝇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以期为柑桔小实蝇的防治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中高强度跑跳运动干预前后自闭症儿童姿势控制能力的变化,探讨中高强度跑跳运动对自闭症儿童姿势控制的影响,为自闭症儿童姿势控制的康复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以14名杭州市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比例6:1,年龄为6~7岁。随机将14名受试者分为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人。运动干预组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40分钟的中高强度跑跳运动,对照组完成日常康复课程。使用Wi
陕西民间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枝条编织技艺更是华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枝条编织中的柳、荆编技艺更是历史悠久,植根于深厚的民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