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摘要 中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在发行方式、交易市场、市场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更是历经了多次的演进与变迁。但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以及资本市场本身发展的过程性都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现实中许多不规范问题的存在也说明了这一点。文章发端于对这些不规范问题的关注,着眼于一级市场。以政府与国有企业的非经济联系为背景,分析了证券发行市场上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即在传统的审批制下,由于信息的非对称导致最终获得上市资格的并非绩优企业。继而,将分析模型进一步置于制度变迁背景下,分析了核准制的实施对于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意义。通过对“逆向选择”问题在不同制度下变化的较详尽分析,说明信息不对称其实贯穿于“逆向选择”问题演变的始终,由此推出对证券市场的改革与完善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不断消除信息非对称的过程。信息问题是证券市场的核心问题。基于这样的结论,引致对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重新审视,并提出信息披露的目标框架模式。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首先概要地介绍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第二章展开对传统审批制下证券发行市场的分析,首先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行介绍,构成分析的现实背景,然后以阿克洛夫的“二手车”模型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中国证券发行市场上的所谓“逆向选择”的模型。在论文的第三章,结合了现实情况,把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演变引入分析,考察了在核准制下,原有模型所产生的变化,即核准制在一定程度上对“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了解决,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这种解决又是不完全的。第四章作为<WP=4>文章的结尾部分,是对二到三章所揭示的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引申出信息问题在证券市场发展以及证券市场功能发挥上的作用。 从整体思路上看,文章是以演绎的分析方法为主,归纳法为辅;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以实证分析为主,结合规范的分析法。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文章的灵魂,而对“逆向选择”模型的构建以及信息披露目标模式的提出则是文章论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