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四川都江堰神仙洞苓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在都江堰马祖村进行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稻草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川芎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川芎块茎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川芎二次茎叶期和块茎膨大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在免耕条件下明显高于翻耕,在收获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免耕与翻耕差异不大,真菌数量免耕低于翻耕。稻草覆盖后可以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稻草覆盖量适宜增大,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逐渐提高,稻草切碎后覆盖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同量稻草整草覆盖,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免耕整草倍量(500kg/667m2)、切碎中量(250kg/667m2)土壤微生物数量较高。2.免耕稻草覆盖能明显促进土壤中纤维素酶、蛋白酶、尿酶活性的增加,对过氧化氢酶影响不大。稻草覆盖各处理土壤酶活性皆比对照处理增加,且随稻草覆盖量增加而增强,稻草切碎覆盖优于稻草整株覆盖,尤其是在川芎生育后期表现明显。三个测定时期里,土壤中尿酶活性皆是整草倍量处理最高,而蛋白酶活性则皆是切碎中量最高,土壤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在川芎二次茎叶期和块茎膨大期整草倍量处理酶活性最高,而在川芎收获期,切碎中量处理酶活性则最高。3.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免耕与翻耕差异不显著。稻草覆盖有利于土壤表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尤其是整草倍量(500kg/667m2)和切碎中量(250kg/667m2)覆盖处理。4.本试验整草覆盖对川芎出苗和成苗有一定影响,但稻草切碎覆盖可在有一定程度上提高川芎的成苗率;翻耕与免耕相比,前期有促进根茎叶生长,增加株高和茎数及根茎叶干重的作用,但这种效果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降低,免耕有一定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的效果;稻草覆盖有促进川芎生长的作用,特别是切碎覆盖,各时期川芎各器官的重量表现为切碎中量(E)>整草中量(C)和倍量(D)>整草半量(B)>对照(A)。5.免耕可显著提高川芎生产的经济效益,但对阿魏酸含量、总生物碱含量等品质指标有一定影响。稻草覆盖栽培可以显著提高川芎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其中以切碎中量覆盖效果最佳。整草覆盖各处理,川芎产量和品质倍量和中量覆盖处理优于半量处理,产投比却中量高于半量,倍量最低。6.统计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尿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等酶活性与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等土壤肥力特性正相关,川芎产量与部分土壤酶活性、土壤肥特性及株高、单株茎数正相关,表明稻草覆盖栽培的作用机理为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等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促进了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从而促进了川芎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其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