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体系的协同性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xbl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化认同问题愈发引人关注,众多学者对文化认同问题的阐释也不尽相同。然而影响文化认同的因素纷繁众多,每一种因素都会对文化认同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找出影响文化认同问题的关键,探究文化认同的发展规律,以及寻求构建文化认同的新路径就显得尤为迫切,而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协同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协同学主要研究开放性系统在个各种参量和子系统的协同作用下,以自组织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的有序结构的条件、特点以及规律。现代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在特定的条件下,都可称之为系统,那么多元动态的文化认同则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开放性体系,其内部的各子系统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协同法则。在内部多个子系统以及多个参量的共同影响下,文化认同体系呈现出协同性的特征,其具体表现在结构性、动态性、自组织性以及再生性这四个方面。文章以协同学原理为方法论,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立场上,论述了文化认同体系的结构性、动态性、自组织性以及再生性,提出了构建文化认同体系的系统性方法。文章首先从文化认同体系的结构性分析入手,揭示文化认同体系中各种不同的影响参量。只有了解了文化认同体系最基本的结构,才能去探究其最基本的规律和特点。其次,文章分析了文化认同体系的动态性,揭示了影响文化认同问题的原因。再次,文章论证了文化认同体系的运行特点及演变规律,说明了文化认同体系通过自组织方式完成了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迈进,从而阐明了文化认同在人类历史上的发展规律。最后,文章展示了文化认同体系的演变结果在宏观上的呈现状态,解释了文化认同体系发展的再生性。据此,文章客观地分析了影响文化认同的多种因素,论证了文化认同体系的变迁特点以及规律,指出文化认同是文化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生成的系统性过程,其不仅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具有动态性和整体性。因此,在促进文化认同时必须克服片面地、非理性地认同,才能实现以价值理念为核心的文化认同,并以此促成先进文化的软实力发挥。
其他文献
1921年7月30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一幢石库门房子里秘密举行闭幕式,一个陌生男子突然闯入。一大代表立即紧急疏散。就在代表们刚刚散去不久,那个陌生人就带着一群法国巡捕前来搜查。  这个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果真是密探吗?他究竟是谁?    密探突然闯入会场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上的 “李公馆”举行。“李公馆”是同盟会元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各级
殷殷关切,谆谆嘱托.rn2020年的“五一”劳动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令所有物业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习总书记没有忘记平凡的物业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期刊
电能计量采集运维是电力企业实际运营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对电能计量采集工作内容进行不断完善,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力企业电能计量
湖北古村镇建筑承载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楚文化的思想基础上,湖北古村镇建筑随着民族融合和时代的变迁,其建筑的布局设计、规格形制、装饰纹样皆受儒释道哲学思想的影响渗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达特茅斯)学会上提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一种智能机器,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大脑的神经结构。人工智能由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处理、和自然语言处理等若干个领域组成。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享受到人工智能技术所带给我们的便捷和效率。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已经离不开人工智能。像我们买衣服,淘宝天猫会根据和你属性类似的人的购买
在女性主义运动以及西方反科学思潮盛行的影响下,女性主义开始涉足学术领域,并从性别视角出发,考察了科学和性别的关系。女性主义以解构传统科学观的二元模式认识论为基础,从批判
现在,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进步,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更好地满足电力需求,必须通过确保电厂稳定运行来提高发电效率和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重视发电厂集中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智能用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电力改革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原有的用电技术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求.要实现用电技术的不断提升,就要进行新的用电技术框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配网运行的安全问题属于社会性问题,其带来的影响和问题是社会性的.目前,配网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