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可溶性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hsBAFF)对小鼠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ch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等免疫学和细胞学技术,综合研究和观察了hsBAFF对小鼠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活性及其胞内Ca2+信号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NK细胞活性影响,探讨了hsBAFF对机体特异性免疫细胞乃至整体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如下: 1 hsBAFF注射小鼠体重和血液18项常规指标变化 选用48只健康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个不同剂量的hsBAFF处理组,处理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含hsBAFF 0.01、0.1、0.5、1、2mg/kg体重的PBS溶液,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溶液。每天对各组小鼠称重,分别在第4、8天测定小鼠血液18项常规指标。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期间,小鼠体重均随日龄而增加,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血液18项常规指标没有显著变化,只在第4天时个别指标有波动,但均在生理正常允许范围内。提示:hsBAFF对小鼠的正常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表明其对机体没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为hsBAFF进入临床阶段的研究提供了毒理学证据。 2 hsBAFF注射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活性和血浆IgM、IgA、IgG含量变化研究 选用40只健康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hsBAFF处理组,每组10只。处理组每日腹腔注射含hsBAFF 0.1、0.5和1mg/kg体重的PBS溶液,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溶液。分别在第4、8天检测脾脏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对LPS免疫反应以及血清IgM、IgA、IgG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hsBAFF注射组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的自然增殖活性显著升高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在实验第8天B淋巴细胞对LPS的刺激增殖活性明显上升;注射第4、8天时,hsBAFF注射组小鼠血清IgM含量升高近两倍,IgA含量也有显著升高。血清IgG含量在实验第4天与对照组相当,但第8天时0.5-1.0mg/kghsBAFF注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hsBAFF可以通过提高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免疫反应及增加血清IgM,IgA和IgG的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 3 hsBAFF注射对小鼠脾脏CD4+和CD8+ 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活性调节作用研究 选用40只健康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4个hsBAFF处理组,每组8只。HsBAFF处理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hsBAFF(0.01、0.1、0.5和2mg/kg体重)的PBS溶液,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溶液。实验第8天
其他文献
换流变压器在实际运行时绕组电流中含有大量高次谐波分量,会在绕组、铁心和金属结构件中产生谐波漏磁场和高次谐波损耗。由于损耗在绕组、铁心和金属结构件上的分布不均匀,局部区域过于集中的损耗会引起绕组、铁心和金属结构件的局部过热,使得换流变压器内部各区域温升差异明显,即出现换流变压器内部各区域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而传统平均温升概念不能够准确且全面地反映出换流变压器的真实温度分布状况。因此准确地掌握热源(
在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石的溶蚀和风化会在地表浅层形成孔隙、裂隙等独特的岩溶地貌。一些被土壤填充的孔(裂)隙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生境,可以支撑植物的生长,为其提供水分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根据2011年6月,2011年11月,2012年5月,2012年11月南黄海四个航次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资料,结合多种环境因子对南黄海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生物量、多
人乳铁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铁结合糖蛋白。本研究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重组人乳铁蛋白。本实验运用RT-PCR技术从人的乳腺组织中克隆了人乳铁蛋白(hLF
铜浮选泡沫图像监控系统通过搭建图像分析软件平台实现整个浮选回路生产工况的自动监测与智能评价,以期进一步实现浮选生产过程优化控制。泡沫图像监控系统对系统软件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