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bB-2、P53、Ki-67、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54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原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以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手术病理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1年10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治疗均为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5例。另取同期因其他妇科疾病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标本为对照组,其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3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30例作为对照研究。取各组手术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标记,测定标本中 C-erbB-2、P53、Ki-67及 ER、PR的表达情况,并将其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肌层侵润深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C-erbB-2、P53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6.67%、61.18%和3.33%、20.00%、50.59%,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68.24%)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23.33%)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40.00%),且子宫内膜癌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内膜组与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C-erbB-2、P53、Ki-67的阳性及过阳性表达率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细胞学分级及脉管癌栓或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升高而升高(P<0.05)。  4、ER、PR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呈高表达,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下降,且随组织细胞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  5、子宫内膜癌中 ER与 PR的表达及 C-erbB-2与 Ki-6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C-erbB-2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1、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演变,C-erbB-2、P53、Ki-67的表达逐渐升高,而ER、PR的表达逐渐下降,证实这五个因子与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2、C-erbB-2、P53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侵润转移、恶性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子宫内膜癌侵袭性进展的标志,判断预后。  3、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有一定关系,可作为评价子宫内膜癌增殖、分化状态的指标,对早期预测子宫内膜癌的复发、恶化及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4、子宫内膜癌中的ER、PR的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ER、PR的缺失与细胞恶性程度上升、侵袭性增加及向非激素依赖型肿瘤转化有关。  5、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B-2、P53、Ki-67及ER、PR可能是一个全面的免疫因子组合,其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指导内分泌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