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供给面冲击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的差异性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资本结构的问题一直是公司金融领域的核心议题,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毕竟企业是以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加上资本结构涉及到收益在各利益关联方间的分配,所以对此问题的研究经久不衰,且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范围都不断演进变化,从静态视角到动态研究、从微观影响因素的选取到宏观冲击的影响。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争取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现实中企业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并尽可能提高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意在对此做出些许贡献。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转型的关键之处,企业所处的背景环境复杂多变,资本结构的有效调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并创造最大化收益,因此研究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是非常有现实价值的。我国市场独特,政策效应明显,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差异较大,可以说是“异象丛生”,资本结构分布较为分散,异常值普遍存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资本结构差距也较大,甚至同行业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现象为什么存在与企业资本结构并没有一个敏感健康的动态调整有很大关系;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我国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很多学者和实践者都会关心如何才能及时可靠的调整资本结构来应对危机,从而使公司“起死回生”;加上我国各监管机构的较强的主动性和维护市场的责任意识,他们的动向对于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决策的选择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在此大背景下,剥离宏观因素冲击变量,打破传统理论隐含资本供给完全弹性的假设,转向供给冲击和融资受限的视角,将资金供给面冲击与融资约束两个因素同时纳入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研究中。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以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基础理论为出发点,逐渐引入资金供给面冲击和融资约束,做进一步分析。具体地,本文论述了目标资本结构的两个性质,推演分析了盈利性激励以及成本性约束两个视角下企业偏离目标资本结构向目标值回调的逻辑过程并提出基础理论模型;对于资金供给的引入,本文明确了资金供给的有限性和资金需求无限性的矛盾前提下,资金供给面的任意冲击都会影响到资本结构的调整;此外,本文还对融资约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阐释了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一个简化模型,证明企业在融资约束下存在次优资本结构并分析调整行为。⑵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4个研究假说,设立了研究模型。同时基于二元logistic方法,构建了融资约束指数为引入模型中做好铺垫。对于实证研究,本文选取2008-2016年全部A股剔除ST和*ST企业的非金融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样本数据在1%和99%分位上进行缩尾处理后最终形成了一个包含2847家公司12906个有效观测值的平衡面板数据。在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检验后,利用Stata13.0、采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FE-IV)针对各个假说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参数估计,并做了稳健性检验来查验研究的合理性。⑶企业最优资本结构不仅受到自身微观特征变量因素影响,还受到外部资金供给的制约,当发生资金供给面冲击时,企业管理者的判断能力和融资计划都会随之改变,进一步影响资本结构的调整。第二,融资约束阻碍企业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调整越缓慢,即高融资约束企业较低融资约束企业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弹性较弱,低融资约束企业对于资金供给面冲击更为敏感,说明融资市场层面的“马太效应”也是存在的,资金越充裕、融资约束越小的企业在面临市场冲击时的反应更强烈,更有依据信息变化来变更企业融资行为的意愿。第三,信贷市场受政府主导政策影响较大,在2008年后政府采取的“四万亿”政策主导市场时,信贷额度较为宽松,企业的融资愿望容易实现,所以信贷规模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正向相关;而2013年新一届政府就职以来,下定决心挤压泡沫,倒逼资金回流实体经济,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资本结构还是迫于压力负向调整为整体趋势。第四,国有企业在受到资金供给面冲击时,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调整行为并未出现显著差异;而对于民营企业,在面对资金供给面冲击时,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行为却呈现显著的差异,且高融资约束企业较低融资约束企业调整行为弹性较弱。
其他文献
该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现代公司财务资本理论.根据所考虑因素的不同形成两大分支:战略公司财务资本论和行为公司财务资本论.战略公司财务资本论是将产品市场竞争因素
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所在公司的股份或资产,实现公司控制权向管理层转移的行为。与欧美国家相比,转型经济中的管理层收购由于特殊的制度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