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899年到2005年,从欧陆到好莱坞,从日本到印度,全世界的影视业把莎士比亚的37部无韵体诗剧全部进行了改编。莎士比亚的剧作滋养了一大批拍电影的人,从劳伦斯·奥立弗到肯尼斯·布拉纳,从佛朗哥·泽菲雷里到黑泽明。20世纪末90年代的好莱坞更是掀起一股改编莎士比亚剧作的热潮,许多莎士比亚的剧作被现代化地改编了。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研究莎士比亚剧作的影视改编问题既可以对过去的影视改编经验进行总结,又可以对未来的莎剧改编进行展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的论述重点是运用戏剧和电影的媒介特性理论、文学名著的银幕改编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从观念到方法,对莎剧的影视改编问题展开综合论述。文章在仔细梳理莎剧改编的历史状况、改编的观念演进的基础上,把论述的重点落脚于戏剧和电影的媒介特性的差异,努力从本体论层面上阐述改编者从戏剧向电影的摆渡,以求探讨一种方法性的可操作层面上的东西——即在现实的层面上影视导演是如何有效地将莎士比亚的剧作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文章采用了史论结合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来探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