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本项现况调查,了解加油站职业卫生与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初步掌握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接触汽油污染的危害现状,为加油站汽油暴露人群的作业环境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线资料,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为职业性汽油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防治及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取的方法,从泰安市所辖加油站中抽取114个站进行现状调查,依据国家职业卫生相关规范、标准及检测方法进行现场检测,获得相关数据组资料;利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观察组(114个加油站从业人员)、对照组(未接触汽油的超市服务员)两组人群进行职业健康查体并获得相关数据资料。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第一部分加油站现状分析1、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与实施情况所调查加油站大多未建立各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仅有2个(1.8%)的加油站有比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有94.7%的从业人员未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在岗定期检查也是少之又少,仅有2个(1.4%)有定期检查。另外,有11个(9.6%)加油站的作业现场没有设置警示标识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从业人员缺乏相关职业卫生知识和防护意识。2、现场汽油浓度检测本次检测溶剂汽油加油站114个,合格加油站112个(超限倍数),合格率98.2%。由现场汽油浓度检测结果可见,瞬间质量浓度最大为426.2mg/m~3,98.2%的样品浓度均小于300mg/m~3,且92.7%样品小于100mg/m~3,据此估计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可能也多在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内。正常工作时间,加油站从业人员属于低浓度长期接触。第二部分加油站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两组人群调查指标比较观察组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皮肤干燥皲裂等方面的自我感知有疾患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1)。2、对工作场所环境条件满意程度观察组有66.9%、对照组44.6%的人员对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84,P<0.01)。3、查体情况分析观察组各指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血压(17.8%),白细胞(9.8%)、红细胞(12.7%)、血红蛋白(21.4%)、血小板(7.9%)等血液常规,肝功能(5.4%)、血脂(28.2%),尿常规(25.4%),脂肪肝(18.8%),神经衰弱综合征(16.8%),皮肤干燥皲裂(14.1%),上述指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4、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认知及其培训需求情况只有5.8%从业人员认为自己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认识比较多,还有33.2%的从业人员认为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认识很少,甚至不了解。有74.0%的从业人员认为非常需求职业病危害因素认知与防护措施相关内容的培训。5、观察组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分析单因素分析影响从业人员健康的主要职业相关因素有:性别、工龄、工种、地理位置、汽油浓度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工作期间平均每小时直接接触汽油时间(分钟)、从业人员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知程度、个人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从业人员对工作场所环境方面的满意度等。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从业人员健康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汽油达标情况、工作场所位置、工龄、对危害因素的认知情况、对工作场所是否满意等几个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汽油浓度不达标、工龄(10年及以上)是从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OR分别是2.137、4.830。结论第一部分加油站基本情况1、目前泰安市加油站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几乎没有,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防护及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缺陷。2、泰安市还有1.8%的加油站检测溶剂汽油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需要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采取措施强制执行,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第二部分加油站从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职业相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本项研究显示,长期低浓度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汽油),对人体的血液指标、尿常规、神经系统、皮肤等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目前国内很少有对加油站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尤其是对工龄长的加油站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潜在的危害、易患的疾病进行系统的检测和随访观察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2、分析结果表明,对工作中有毒有害因素的认知及防护措施等职业相关因素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从业人员的健康还可能与对工作场所、工作性质、加油工作量和暴露汽油的时间的及自我防护等相关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