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浙江是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但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浙西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为普遍。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浙西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产生了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现实需求;同时,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大,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劳动力供应短缺的约束,产生了对浙西地区劳动力的现实需求。因此,从浙江省区域间劳动力供需平衡的角度来看,浙西地区农村劳动力发生转移的理论与现实的可能性是相对较高的。但现实情况是浙西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选择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造成农户间劳动力转移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的可持续进行。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顺利进行,优化地区间的劳动力的资源配置,我们有必要从微观层面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同时,由于预期较高的工资水平是农村劳动力是否发生转移的决定因素,而较高的工资水平又由农村劳动力自身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决定,因此,为了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更趋合理,本研究还对已发生转移行为的农村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从预期工资的角度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行为提供支撑。本研究首先利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对劳动力转移进行经济学分析,找出在经济学层面上发生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2008年笔者在浙西地区对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建立Logistics二元选择模型,从微观层面定量探讨各因素对农村劳动力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并在相应的理论框架下,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已发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的调查数据,建立工资决定模型,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最后,为了进一步推进浙西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建立浙江省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作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