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肠梗阻的治疗,传统的方法是短期内保守治疗无效后中转手术治疗。而近年来,对生长抑素的应用研究,给本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方法。但这方面的文献都较局限,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系统地研究生长抑素对肠梗阻的疗效,以找到最佳的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腹部手术尤其是腹部复杂手术的广泛开展,恶性肠梗阻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在肠梗阻中占的比例逐渐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应用生长抑素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和一些试验指标的变化,探讨生长抑素在胃肠道肿瘤引起的恶性肠梗阻和各种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一、生长抑素在治疗恶性肠梗阻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不能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所致的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将收治的3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所致的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15例和生长抑素治疗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生长抑素(每天6mg静脉滴注,维持24小时)3~12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腹痛、腹胀缓解率分别为80.0%、53.3%(P<0.0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比率分别为75.0%、25.0%(P<0.01);胃肠平均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16±158)ml/d、(522±184)ml/d、(P<0.001),81.3%的患者腹部平片显示肠管积气积液减少消失,血浆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KPS分值分别为57±7、45±9(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胃肠道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前景看好。二、生长抑素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将收治的40例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和生长抑素治疗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方法治疗外,加用生长抑素每天6mg持续静脉滴注,维持24小时,至患者肠功能恢复。所有病例保守治疗期间发生绞窄性肠梗阻者或者保守治疗40天无效者予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7.25±2.46)天]、腹胀症状消失时间[(4.16±2.04)天]较对照组[(12.16±3.12)天和(7.54±2.79)]明显提前;生长抑素患者的胃肠减压量[(758.34±30.01)ml/d]较对照组[(1263.61±45.42)ml/d]明显减少;且平均住院治疗时间(8.6±2.3天)较对照组(28.3±5.6天)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转手术率分别是15.0%和60.0%,两组中转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分别是0%和33.3%,生长抑素较对照组常规治疗有更好的疗效(P<0.01)。结论:在常规方法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有效缓解术后肠梗阻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