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论文讨论部分的体裁对比分析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体裁和体裁分析成了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对不同类型的语篇体裁进行分析的文献层出不穷。其中对学术论文这一类语篇的体裁分析最为突出。然而,以往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导言为研究对象。对学术论文的其他部分,特别是对讨论部分进行体裁分析的文献并不见多。讨论部分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部分并没有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据笔者所知,对英汉论文讨论部分的对比体裁分析更是寥寥无几。本研究以40篇英汉语言学期刊论文的讨论部分作为研究样本,应用Swales(1990)的语步-步骤(Move-Step)分析法,并采用我们在Yang&Allison(2003)的基础上改良得到的语核-拓展(Core-Extension)模式,分析比较了英汉论文讨论部分的宏观体裁结构。同时还对其微观特点——模糊语,每段以及每句的平均字数进行了对比分析。而且,运用SPSS12.0对假设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英汉论文讨论部分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存在着异同之处。异同点如下:(1)在宏观结构方面,绝大多数英文语料清楚地体现出对结果(Cr)、方法(Cm)、和主题(Ct)的三核共展的结构,而中文语料大多数倾向于使用单一的结构模式,即仅对结果(Cr)这一核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还表明,Cr在英汉语言学论文中都是必须性的语步。英文讨论部分的内容要比中文讨论部分的内容更丰富。(2)就论文讨论部分每段或每句的平均字数/词数而言,汉语论文讨论部分的平均字数要明显多于英语论文讨论部分的平均词数。这与英汉两种语言自身的特点分不开。(3)总体上来说,英文论文讨论部分模糊语的使用频率要多于中文论文讨论部分模糊语的使用频率。且模糊语的使用频率在英汉讨论部分中都是按情态动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和名词的顺序递减。本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语言学科研论文的撰写者更好地了解讨论部分的特点,对从事特殊用途英语研究以及语言对比研究的人员也有一定的启示。
其他文献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流利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进行交际,无论是口语学习还是书面语,目的都是如此。然而,事实上,经过多年学校正规教育后,很多学生在写作上仍然存在很大的
据中国语言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方面付出大量精力,但英语词汇能力提高缓慢。为此,本文以Swain (1995)的输出假设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
文体标记是著名文体学家利奇(Geoffrey N. Leech)在他的《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1981)中就如何具体进行文体分析时提出一个重要概念,这概念的出现及对其在文学翻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难治性、空洞性肺结核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00例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抗痨凝胶治疗的方法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
如果您是水产、特种经济动物及畜禽养殖户,一定正需要大量的活体动物蛋白饲料而不知道怎样生产;请您试试我们传授给您的这项生物链养殖新技术,让您将普通的畜禽粪便养殖蝇蛆和蚯
至少到2030年,油气仍将保持在世界能源中主要资源的地位,占总供应量的60%。这是7月20日OGP供应安全特别工作组向欧洲委员会运输和能源(DG TREN)理事会全会传达的信息之一。虽然供
将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用于农用磷酸一铵的提纯中,并依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则,通过试验建立了提纯溶液的浊度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进而
文化定型是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事件的过于简单的类型化认识,它是一种与概念化联系在一起的夸大了事实的固有认识(Allport,1954)。文化定型是影响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以产溶栓酶的枯草芽孢杆菌SBS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对酶活性的影响。发酵液经硫酸铵分段盐析、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过滤色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和安珐特片联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本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将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珐特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8例作为治疗组,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