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官吏的治理,在总结与借鉴历史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一套制度,有效防止了各级官吏失职渎职、贪赃枉法等行为的发生,为整饬吏治、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封建社会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缺点,这些缺点在明代后期日益显露,加速了官员的腐败、破坏了有序的吏治,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明末的腐败不堪虽不全归于治吏的效果,但国家的繁荣与衰亡,则始终能在治吏制度上有所体现。本文着眼于从历史史料和司法实践,从四个方面对明代治吏制度进行分析,希冀对我国反腐败工作有所帮助。第一部分是明代治吏制度的背景与主导思想。首先是明代治吏的历史背景,阐述明初统治者整饬吏治的原因,主要是元末纲纪废弛、官吏放纵导致政权灭亡的教训。其次是对明代治吏主导思想的论述,根据明代“重典治国”的原则,分别依次从重典治吏、民本思想、权力制衡三个方面阐述,对明代治吏制度的形成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明代治吏制度的法律渊源和基本内容。明代的法律主要包含在《大明律》、《大诰》、《明会典》,阐述明代法律关于治吏做出的详细规定。明代治吏的基本内容包括行政机构改革,官吏任用、考核、处罚制度,监察制度三大方面。第三部分是明代治吏制度的评价。首先是明代治吏制度的进步意义:包括明代不同阶段治吏存在的特点,治吏制度的新发展,总体上起到的进步意义。其次是明代治吏制度存在的缺陷,,以致明代吏治失败。第四部分是明代治吏制度的启示。首先从当前我国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形势、贪污贿赂犯罪的新特点、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论述我国惩治腐败的严峻态势。其次重点从明代治吏制度的得失谈如何完善我国的反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