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趣味判断到趣味区隔——布迪厄对康德趣味美学的反思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ing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研究涉及的包括,审美价值和经典设立、主体性和结构性、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及作用、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等问题,都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文化讨论中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焦点。布迪厄指出,个人的趣味等级与权力社会所维护的阶级等级之间往往存在着同型的关系。这种同型关系不仅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生活方式之间,更表现为社会身份与趣味差别之间的联系。教育在趣味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正统教育以价值诱导与价值强加的方式,使统治阶级的文化合法化,并以一种公允的面目出现,掩盖了文化资本不平等对应于社会等级秩序这一基本事实。   基于这种理论,布迪厄挑战了现代艺术所依凭的哲学经典,康德美学的普遍合法性。在布迪厄眼里,趣味不是经典美学所宣称的普遍的、形式至上的,而是由场域历史建构的。他认为,康德关于纯粹趣味的论述,其实是将属于生活优越的上层有闲阶级的审美情趣普遍化为人类感性体验的共同原则。他批判“卡里斯马意识形态即忽略趣味的后天获致性,将个体对艺术品一见钟情的情感想象为天赋能力。因此,康德美学是将审美性情作为社会区分标志的合法化、学理化的最终根据。布迪厄指出,康德美学从审美经验过渡到艺术经验,再抵达艺术自律的论说不过是在一定社会历史场域中生成的艺术机制而已,并非普遍性的、共同的人类真理。   本文共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是对趣味概念的解读,分为两个小节展开,论述康德趣味判断与布迪厄趣味区隔理论的内涵所指。   第二章从布迪厄对康德普遍性的反思入手,分析布迪厄对康德共通感的解构与他文学场概念的提出;以及布迪厄将历史的维度纳入传统意义上的纯粹审美进行考察的方法。   第三章深入剖析布迪厄对康德美学形式至上的反思,通过布迪厄对康德天才创造、审美无功利的质疑,阐述布迪厄提出的趣味向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的回归。   第四章总结评价布迪厄的反思理论,提出布迪厄文化社会学视角创造性的超越与理论的不足。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现在是一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技术,成为计算机及其他应用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在数据库技术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对数据库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在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据库技术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教学中主要的问题  (1)缺乏
作为足球能力水平训练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球员的教学与训练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小学足球教学训练有效方法的研究展开探讨,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一、小学足球教学
期刊
以Mo、Si、C原始粉末为原料,进行机械球磨混合制备混合粉,然后进行原位反应热压烧结制备SiC/MoSi2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物相和显微组织观察,并对原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部分,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除了要快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应该抓住新课改的机会,努力夯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外,
摘 要 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教学领域中,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渗透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促使我国教学领域向着信息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网络应用教学的进步,各院校应当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并促使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调整网络应用教学的发展态势,促进网络教学的创新与应用。  关键词 网络信息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期刊
成功是人们的渴望,而考试是迈向成功的门槛。现在社会上的考试象雨后春笋一样,考试的升温,使人们的热情也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形形色色的考试。从小到大,基本上人人都经历过考
期刊
对304、65Mn金属橡胶去应力退火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04、65Mn金属橡胶动态损耗因子分别对冷却方式和退火温度比较敏感,在金属橡胶的去应力退火工艺过程中需分
随着中韩两国政治、文化、外交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国关系也日益密切。而文学作为两国各方面交流的重要精神桥梁,在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92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