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健康贫困问题的治理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贫困,困扰着世界各国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贫困治理。党的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在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导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下一步,如何巩固脱贫战的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2022年中央第一号文件发布称:一旦发现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农村健康贫困治理是降低农村人口脆弱性,增加健康存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应对分层性健康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目前的健康贫困治理仍是政策推进与资金投入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格局。因此,如何调整健康贫困治理的单一模式,建立政府与多主体协同合作的全方位抵御健康风险的治理机制,实现良好的健康贫困治理效果,是当下摆在政府与人民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检索核心数据库中关于健康贫困的研究文献及查阅相关的文件,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凝练出影响我国农村健康贫困治理的四大关键因素,分别为农村居民自身个人特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及预防与保健水平。其次,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健康贫困治理的实施现状及政策导向,本文总结出农村地区的健康贫困治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基层卫生室部分功能消失;医疗保障体系单一,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慈善作用小;基层部门与其他治理主体间权力资源不对称,协同能力欠缺;公共卫生预防不足,农村居民意识亟待提高。再次,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系统基模理论,一方面构建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富者愈富”基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产生的“饮鸩止渴”基模、农村医院医疗水平“成长上限”基模及医保补贴过度产生的“舍本逐末”基模,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揭示了农村地区健康贫困治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构建了农村居民自身系统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并进行了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分析,找出了提高农村地区健康贫困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为完善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最后,根据治理理论思想,从政府、市场、社会及个人四个治理主体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农村健康贫困治理效果的对策和意见。本文认为,解决农村地区健康贫困治理问题,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落实政府主导作用,弥补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差距;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农村健康水平;提高社会参与度,发挥社会慈善作用和个人增强健康意识,树立健康观念。农村地区的健康贫困治理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农村地区健康贫困问题的治理研究,可为我国农村健康贫困治理工作的效果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村健康贫困治理多元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
其他文献
老龄化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社会建设、文化建设都具有深远影响,对普通民众而言,最常见的就是养老压力增大。为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政府购买为老专业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整合资源是保障服务内容的关键。但社工如何链接服务商资源,使资源能够真正发挥其价值,是保障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D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整合项目为例,运用资产建设理论
学位
在中国医务社会工作职业化初始阶段,社会工作与医院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尽管在一些发达地区医务社会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缺乏信任仍然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挑战,其中嵌入客体(医务人员、行政人员、患者)的信任对嵌入主体(社会工作)的影响举足轻重。基于此,要想在医院场域中寻求医务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获得嵌入客体的专业信任,必须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作用,联动关系信任与制度信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增加,我国环境逐渐恶化,环境问题开始被社会所关注。国家出台各项政策,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垃圾治理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迅速成为治理的重点。多地出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垃圾分类开始走进城市社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垃圾分类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处于城市边缘的“村改居”社区,由于长期接受乡土文化的影响,居民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惯习。而且居民在场域和
学位
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下降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女性退出就业市场回归家庭生活。尽管回归家庭给女性带来大量负面问题,然而为什么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放弃劳动参与选择回归家庭呢?基于这一困惑,本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化理论视角,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全职主妇为访谈对象,深入探究“作为个体行动者的女性,在受到结构要素作用的情况下如何发挥主体能动性,利用、应对、塑造结构要素”这一核心问题,从而
学位
政策变迁过程一直是公共政策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政策议题如何进入议程、政治精英注意力何时分散、政策均衡和短期间断如何得以产生等问题,是研究政策演化机制的重要切入点。在走出以林德布洛姆为代表的渐进主义学派的局限性下,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间断—平衡理论通过分析政策议定场所、政策图景、正反馈、负反馈机制等要素,致力于解释美国政策变迁过程中长期均衡、短期突变的现象,同时,间断—平衡理论也为研究我国诸多政
学位
党的十九大以来,反腐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反腐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探索反腐新方式,谋求反腐新发展,直接推动各级党政机关采用大数据等反腐技术,实现腐败治理效果的提升。赵乐际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反腐败“要在增强改革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从中央纪委监察部推出的“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整体布局开始,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及相关部
学位
政策不作为现象在公共政策实践中大量存在,然而,政策科学研究领域热衷于对政策过程与政策活动的研究,对政策不作为研究甚少,因而有必要研究、分析评估政策不作为现象。本文将政策不作为置于政策科学的研究议程中进行分析,首先,简要考察了政策不作为的研究缘起及发展现状,提炼并总结出政策不作为的价值内涵;其次,依据政策行为者的意愿性和能动性的强弱构建了“意愿-能动”模型以作政策不作为研究的解释框架,将政策不作为划
学位
近年来,老年人群多项慢性疾病共存现象频发,这不仅使老年人的身体长期承受疾病的侵扰,更易诱发出老人的焦虑、悲观、消极等负面情绪。本研究基于理性情绪疗法和社会支持理论,探索老年慢性病患者情绪管理意识和能力提升的路径,通过小组工作的介入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情绪管理需求的目标。首先,依托江西省南昌市沙井街道实习机构资源,于2021年10-11月历时1个多月,对沙井街道X社区和社工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通过
学位
目前,我国乡村发展正处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依托三生功能理论建立乡村三生功能评价体系,以江苏省启东市为研究区域,对启东市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启东市乡村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综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乡村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到2020年处于优质协调的水平。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启东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
学位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必须做好人民最基础的工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稳定又舒适的住所是人民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国家为提高人民的获得感所必须完成的工作。2008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有关政策,加快开展棚户区和农村房屋改造。这是国家为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推动惠民工程建设、提高民众住房福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