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原状土切线模量法在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9583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其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目前对于一般的地基沉降计算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复合地基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所以,对于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还没有一种准确而实用的沉降计算方法来为工程设计服务。现在工程中使用的一些经验或简化沉降计算方法,都是在传统沉降计算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计算模式上也没有很好地反映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的机理。   针对传统沉降计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杨光华提出了新的沉降计算方法——原状土切线模量法,原状土切线模量法是利用原状土参数,引入类似Duncan-Chang本构模型中的应力水平系数,能较好程度上解决地基沉降计算中参数取值不准和不能反映土体非线性特点等不足,在沉降计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在原状土切线模量法的基础上,从桩、桩间土、褥垫层三者共同作用的角度,对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首先,分析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现状,对目前各种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评价各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对原状土切线模量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重点阐述了在桩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并对其计算参数的取值进行了分析研究。   然后,利用原位测试结果,在原状土切线模量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沉降的实用计算方法——切线模量法。然后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沉降计算;同时,利用该方法的优点,将计算的P~S曲线应用于确定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并与规范中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此外,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桩复合地基原位载荷试验曲线反算c、()和E0参数用于计算实际复合地基基础沉降的简单方法。为了系统和方便地推广应用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切线模量法,本文用高级语言Visual Basic编程实现了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沉降的计算程序以及相关的等长桩复合地基沉降的计算程序和天然地基沉降的计算程序。   最后,在原状土切线模量方法基础上,围绕“缺多少,补多少”的理想状态,本文对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出了实现方法。通过控制桩长、垫层厚度等方式以达到优化地基应力、桩的荷载和沉降量,地基的设计可以达到较理想的优化状态。
其他文献
近二十年以来,世界上陆续发生了破坏力很大的地震,比如北岭地震、日本阪神地震、台湾921地震、还有2008年的汶川地震,地震导致大量的房屋倒塌,房屋倒塌的直接原因是结构发生过大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能源短缺以及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问题,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它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以往的研究虽然在纯甲烷水合物的形
剪力滞效应是薄壁箱形梁的一个重要的受力特征,也是一个经典的课题。薄壁箱梁桥的设计中若忽略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将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甚至有坍塌的危险。国内外学者研究剪力
既有建筑结构剩余寿命的评估,是指在建筑物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根据对结构上的作用、结构抗力以及其相互关系的实际调查、测试,评估结构的实际可靠性及其剩余寿命,并以此为基础为
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南13km,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公元494年),历经东魏、齐、北周、隋、唐和北宋,前后达400多年,龙门石窟现存大小窟龛2345个,佛塔40余个,碑刻题记
搭接柱转换是一种新型的转换形式。与常见的梁式转换、厚板转换相比,其不仅上、下楼层竖向刚度突变较小而且能够使转换层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由于
系杆拱组合桥梁是一种拱圈与桥面系杆(梁)通过吊杆连接,共同承担荷载的新型组合桥梁体系,它将粱与拱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显示了梁桥和拱桥各自的特点,而且使得两种桥型的优点得到了
目前国内外对氯腐蚀环境混凝土结构的耐久寿命预测作了大量的研究,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与实际相符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现有的扩散系数确定方法主要有长期自然扩散试验法和电场加
本论文研究区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属西气东输管道中段,该区地处陕西黄土高原腹地,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气候特殊、沟壑纵横、环境脆弱,黄土潜蚀异常发育。黄土潜蚀产生的黄土洞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teel Fiber Composite Bar,简称SFCB或复合筋)是一种在钢筋的外面包裹FRP纵向纤维的新型复合材料,它结合了FRP强度高、耐久性好与钢筋的弹模高、延性好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