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玻璃粉水泥浆水化活性及机理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13148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基础设施对混凝土性能需求的增加与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开发新型矿物掺合料成为混凝土发展的关键要素。废弃玻璃作为一种新的水泥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它的来源广泛,数量较大,将废弃玻璃粉磨到一定细度,其拥有潜在的火山灰活性与水硬活性,有较大的研究与应用价值。以往研究集中于玻璃粉混凝土宏观性能,主要围绕玻璃粉颗粒细度对复合体系ASR影响,对玻璃粉在水泥基材料的作用、水化程度和微观结构并未深入了解。本文通过微观测试和玻璃粉水泥浆宏观性能等实验,揭示了含玻璃粉水泥浆的水化产物的种类、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相关规律,本文的工作成果基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一定的数值分析和定量计算,运用活性因子法评价玻璃粉胶凝性能。计算结果表明:玻璃粉的活性因子处于正数(大于0,小于1),这表明玻璃粉在复合胶凝材料的强度贡献是低于纯水泥的,但玻璃粉依然会产生正面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玻璃粉水泥浆的初期水化产物、浆体结构。并用化学结合水量和有效结合水法来定性和定量判别玻璃粉对复合体系在水化初期时对水泥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以及作用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水化开始(6h-1d)时,水化产物的数量迅速增加,主要为纤维状CSH凝胶、针棒状钙矾石晶体和Ca(OH)2,这些水化产物彼此间相互搭接、交错生长,部分未水化的水泥颗粒镶嵌其中,并将玻璃粉粘结成整体,构成体系骨架。深入研究了不同水胶比(W/B)下玻璃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水化产物、微观结构及浆体力学性能,在水化反应初期(3d),玻璃粉的颗粒形貌等物理因素比水化程度等化学因素更能影响复合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发展特性。玻璃粉胶凝材料的总水化程度伴随玻璃粉掺量提高而减弱,但促进了玻璃粉胶凝材料中以水泥为代表的水化程度。系统研究了不同化学剂种类(Na2SO4、Na2CO3及Na2SiO3)和掺量(3%、4%和5%质量分数)下,其对玻璃粉复合体系的激发效果,并探寻最优掺量、种类的化学激发剂。结果表明:Na2SO4对玻璃粉活性的激发效果要优于Na2CO3和Na2SiO3,其中4%Na2SO4对玻璃粉复合体系早期强度的激发效果最为显著,相较于Na2CO3和Na2SiO3的强碱激发,Na2SO4的强碱和硫酸盐的双重激发更显活化效果。选用纳米SiO2作为玻璃粉水泥体系的纳米改性剂,研究分析掺纳米SiO2的玻璃粉水泥体系宏观性能发展规律和水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促进了玻璃粉水泥体系中水泥早期溶解,提高了复合体系碱度,有利于玻璃粉内部高能键(Si-O,Al-O)断裂,从而提高玻璃粉水泥体系玻璃粉早期水化程度。
其他文献
中学化学胶体稳定性的探讨范围仅为难溶盐胶体,针对难溶盐胶体稳定性问题,从难溶盐胶体体系中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难溶盐胶体的稳定与聚沉,并结合文献探讨难溶盐胶体制备的必
当代刑法规范体系没有区分行为规则问题与裁判原理问题,而只是通过建构主观构成要素界定规则的方式单方面强调裁判原理问题,最终导致刑法无法提供判断禁止风险的行为规则。以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能很好地促进幼儿自我意识、情感、社会性、认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创造性游戏,一是要充分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科学地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基于此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开展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和方
<正>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取得了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
针对潜水疾病现场医护保障中存在的现实困难,以"便携式潜水疾病现场急救系统"项目为背景,简要介绍系统的硬件构成,探讨系统软件的功能结构、软件设计、技术难点等方面,给出软
抑郁症是一种重型精神疾病,在我国的终生患病率为3.4%,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特征,缺乏客观的生物学标记物,而从影
目的对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低剂量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以淮阴医院2012-04-2014-04接收的42例复发性非霍奇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信息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以学生为中心的&#39;泛在、移动、个性化&#39;的学习方式变革的推广。本
目的探讨儿童型营养补充剂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参加体检的100名6~12岁健康儿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