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拥挤的街道,密集的建筑等使得人居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弊病。然而,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以及空闲时间越来越富余,人们对城市休闲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人居环境逐步得到重视。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种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生态、文化价值,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对城市的形态、功能和空间发展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北京、东京或者纽约等特大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公园绿地,然而,并非所有的公园绿地都能有效地供人们使用。目前,国内外有大量针对公园绿地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但是主要都集中在与公园绿地本身相关的内部因素上,或者是使用后评价等,而专门从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市中心城的208个公园绿地,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核密度估算法对公园绿地游人使用时空分布特征及游人空间聚集度进行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公园绿地使用时空分布特征的外部因素(交通便利度、人口密度、商业设施)进行分析,最后在北京市公园绿地空间结构优化策略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主要有以下三项研究结论:第一,在公园绿地分布特征分析方面:社区公园分布最集中,空间集聚度最高;带状公园空间集聚度最低;专类公园及综合性公园空间分布较为均衡;郊野公园呈环状分布在五环外围。第二,在公园绿地游人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方面:从时间维度上看,专类公园和综合性公园的游人相对活动总量相比带状公园、社区公园和郊野公园受工作日或周末的影响较大。从空间维度上来看,工作日空间集聚性最高的是综合性公园,周末空间集聚性最高的是专类公园。利用核密度估算法,进一步发现中心城区绿地的分布呈现出2个双核结构结合2个单核结构的总体分布特征。第三,在公园绿地使用时空分布特征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方面:公园绿地游人量受交通便利度、人口密度和商业设施的共同影响。其中商业设施对公园绿地游人分布的影响最大,人口密度次之,而交通便利度对公园绿地游人分布的影响则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