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以三维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参与方所有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传递过程,它提供了全新的工程建设技术,BIM技术引发继甩图板之后工程设计行业的第二次革命。通过BIM技术来进行管线设备间的碰撞检查、日照与节能分析以及可视化的虚拟施工等,在大大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能够显著减少失误,降低建设成本。目前,以民用建筑、地铁、道路桥梁、市政工程、海绵城市中的应用为主导,BIM技术在大型建筑工程设计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公路客运站作为承担客流、物流的运输与组织,以及运输过程中的车辆运行组织、综合服务等功能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并随着“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理念的提出,对公路客运站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BIM技术的引入,为公路客运站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提供可视化的动态三维模型基础,通过打造智慧化管理平台,来实现公路客运站的智慧管理。本文首先总结公路客运站规划设计原理与BIM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传统的公路客运站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BIM技术在公路客运站规划设计中的价值。其次,通过对Autodesk系列软件、Bentley系列软件和Dassult系列软件的功能与特点进行对比,并结合公路客运站设计的实际需要,决定以Bentley系列软件中的ContextCapture软件与Autodesk系列软件共同来进行公路客运站的三维建模工作。其次,对互助县客运站规划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总结BIM技术在场地状况建模与基地分析、公路客运站模型的设计表达、成本估算、绿色建筑分析和能耗分析,以及区域景观可视度和天际线分析,交通流仿真模拟等方面的应用。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以互助县公路客运站为例,利用Bentley系列软件中的ContextCapture软件进行拟建场地的实景建模,并结合Autodesk Civil 3D软件进行场地精确建模,从而获得土方详细信息,利用Revit软件进行公路客运站方案推敲建模,并进行能耗分析,选择最优方案,在Revit中探索建模过程中的协同设计以及使用Navisworks对设备管线的碰撞检查。通过在公路客运站工程规划设计中引入和研究BIM技术,为BIM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推动BIM技术在我国的深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