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BMI指数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不同BMI指数的病人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包括躯体生理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两部分)评分的变化,比较BMI指数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提高疗效提供指导及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计算BMI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将BMI指数<21的患者纳入偏瘦组,将BMI指数>25的患者纳入偏胖组,每组30例。均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将治疗前后的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躯体生理功能(FDIP)评分以及社会交往及自我感觉(FDIS)评分进行记录,并进行总体疗效观察和评定。结果:1.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针刺疗法能改善不同BMI指数周围性面瘫患者的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将两组患者治疗后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值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治疗在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上偏瘦组优于偏胖组。2.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针刺疗法能改善不同BMI指数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评分差值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治疗在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上偏瘦组优于偏胖组。3.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交往及自我感觉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针刺疗法能改善不同BMI指数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社会交往及自我感觉评分;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社会交往及自我感觉评分差值比较,结果显示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针刺治疗在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社会交往及自我感觉评分上偏瘦组优于偏胖组。4.总体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说明针刺治疗偏瘦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优于偏胖组。结论:1、针刺治疗BMI指数<21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2、针刺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过程中,胖瘦程度为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