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重点将积极心理学最新理念引入到小学体育教育中,采用积极体育教学对小学生耐挫力品质进行实证性干预研究,探讨以运动干预为主积极心理干预为辅的积极体育教学对提高小学生耐挫力品质的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教学实验法等方法,采用的方式是以小学生耐挫力品质为研究对象,对郴州市宜章县第二完全小学六年级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行为期三个月的体育教学对比实验研究,测量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耐挫力相关维度数据,以检验积极体育教学所产生的作用。研究主要采取《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作为耐挫力量性评价手段,耐挫力品质以积极认知、情绪控制、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和家庭支持五个维度为评价指标。研究结果:1、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干预前耐挫力的T检验中显示,对照班和实验班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0.728,P>0.05),即两个班具有同质性。2、实验班的耐挫力量表的总得分在干预后显著提高,实验班前、后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3.53±4.352)vs(91.69±4.452),t=-19.412,P<0.001],同时实验班在耐挫力四个维度(积极认知、情绪控制、目标专注和人际协助维度)前、后测上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耐挫力家庭支持维度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对照班的耐挫力总得分在前、后测检测中[(82.92±3.996)vs(83.39±3.499),t=-1.962,P>0.05],后测分数有一定提高,但均未呈现差异的显著性,可见两次测评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变化不大。研究结论:干预后采用积极体育教学的实验班被试在耐挫力大部分维度上的提高程度要高于对照班。由此可见,耐挫力品质可以通过运动和心理干预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且积极体育教学对小学生耐挫力起到了良好的干预效果。来自实验班学生的半结构访谈报告也验证了实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