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形成及逆转的实验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化疗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处理白血病细胞株K562,诱导获得性耐药的产生,检测细胞耐药、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获得性耐药产生的机制;研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MCF-7/ADR的耐药逆转作用,观察Celecoxib对多药耐药基因mdrl及其相关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 方法: 1.K562细胞经不同浓度DOX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组细胞。mdrl及其编码的P-糖蛋白(P-glycoproteln,P-gp)的表达水平,寻找DOX诱导获得性耐药的最佳作用时间和剂量。经RT-PCR方法检测获得性耐药K562细胞中TopoII、GST,MRP,NF-kappaB,YB-1等耐药相关基因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强度;Westernblot法检测诱导过程中细胞核内NF-kappaB表达变化,评价其活化程度。 2.采用四唑蓝(MTT)比色法检测MCF-7/ADR细胞对DOX敏感性,分析联合应用低剂量Celecoxib时DOX对MCF-7/AD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concentration,IC50),计算增敏倍数;FCM观察Celecoxib作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P-gp蛋白表达水平,罗丹明外排实验测定P-gp蛋白功能;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耐药相关调节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1.随着DOX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mdr-1及P-gp的表达逐渐上调,DOX浓度为0.5 uM,作用时间为48h即能诱导K562细胞产生获得性耐药;在获得性耐药细胞中MRP基因的表达亦上调,TopoII表达量下降,GST则无明显变化,转录因子NF-kappaB和YB-1的表达亦上调;在耐药诱导过程中,NF-kappaB蛋白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活化,NF-kappaB的活化可能与获得性耐药的产生有关;此外,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亦上调,表明细胞凋亡减少也是获得性耐药产生机制之一。 2.Celecoxlb对MCF-7/ADR的多药耐药具有明显逆转作用,10uM和20uM浓度的Celecoxib均可以明显提高MCF-7/ADR对DOX的敏感性,平均增敏倍数分别为1.81和3.72倍;当Celecoxib浓度为25uM作用24h后,与对照组相比,MCF-7/ADR细胞中P-gp表达量和功能均下降,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5),Celecoxib 50 u M与25 u M的作用相似,无统计学差异;用RT-PCR方法可观察到在Celecoxib作用下,mdrl、Survivin、VEGF、COX-2、YB-1、c-Jun等在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均下调,尤以c-Jun变化最为明显,而NF-kappaB,Topo II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 结论: 1.DOX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K562细胞产生获得性耐药,多种耐药相关基因及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共同参与获得性耐药的形成。 2.Celecoxib可逆转MCF-7/ADR对DOX的耐药作用;Celecoxib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是使耐药细胞阻滞在G。期、降低VEGF表达水平、抑制抗凋亡蛋白Survivin及下调mdrl基因及其编码的P-gp的表达量和药物外排泵功能;Celecoxib可通过mdrl的上游调节因子如COX-2、YB-1、c-Jun等对其进行转录调节。
其他文献
目的:临床上发现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多种产科严重并发症相关: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畸形、自然流产、低出生体重儿等。而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
传统语法式教授阅读课的弊端日益显现,许多教师开始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交互式教学法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交互式教学的研究背景、定义及对初中英语阅读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研究方向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都必须学习和具备的知识,以尝试构建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知识体系。 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在查阅文献和半结构访
研究背景:神经根性腰腿痛也称放射性腰腿痛,是指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膨出或纤维环破裂致髓核向后或侧边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而产生的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它以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rmope,VVS)属心血管功能性病变,约占儿童晕厥病因的60-80%。近20多年来,随着直立倾斜试验的临床运用,在成人领域,对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已经研究有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