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花和茶籽包含许多功能成分,在食品、饮料、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茶花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在中国民间用于除臭、护肤、化痰止咳。为了茶树花相关产品的市场化,本研究对茶树花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茶树花提取物对试验动物无影响,LD50>12. 0g/kgBW,属实际无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都表明供试样品无致突变作用。90天喂养试验证明茶树花提取物对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脏体比和病理组织均无显著影响,表明茶树花提取物在测试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这为茶树花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化奠定了基础。茶黄素是红茶中重要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本研究发现茶黄素四种常见单体(TF1, TF2A, TF2B,TF3)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肠杆菌呼吸链复合体I、NDH-2和ATP合成酶具有抑制作用。所有供试样品能够抑制复合体I和NDH-2的NADH氧化酶活性。TF3活性最强,是复合体I的竞争性抑制剂,NDH-2的反竞争性抑制剂。此外,TF3能够抑制复合体I NADH-HAR还原酶活性,且为其反竞争性抑制剂。这表明TF3在复合体I上不止有一个结合位点。TF3能够显著抑制复合体I、NDH-2和活体细胞的超氧化物产生,但这与其对酶的抑制作用无关。四种茶黄素单体和EGCG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大肠杆菌ATP的水解,这在细胞膜和纯化的F,中都得到证实。相对于EGCG而言,茶黄素抑制质子跨膜传递的能力更强。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茶黄素四单体和EGCG进行在线虚拟筛选,发现了许多新的潜在靶标蛋白,这对指导未来的茶叶功能成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超临界提取和LC-MS技术成功提取并鉴定了茶籽饼中两种山奈酚黄酮苷,并对二者与对大肠杆菌复合体I和ATP合酶的互作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和夹带剂乙醇浓度都能够显著影响目标产物的得率。最佳超临界提取工艺为萃取时间150 min,压力20 MPa,温度80℃,夹带剂乙醇浓度60%。该条件下实际得率为1.4±0.4 mg/g,与预测值11.9 mg/g无显著差异。两种化合物经LC-MS鉴定为山奈酚-3-0-[2-0-β-D-吡喃半乳糖基-6-0-α-L-吡喃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0-[2-0-β-D-吡喃木糖基-6-0-α-L-吡喃鼠李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然而,两种化合物在较高浓度时(100gM)对大肠杆菌复合体I和ATP合酶的活性均无影响,是否具有其它生物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