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变截面道岔动力学仿真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la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岔同区间线路的区别在于:在道岔区内,左右钢轨的截面形状各不相同,且随着线路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利用这些变化的钢轨截面形状,建立了某60kg/m钢轨18号提速改进型可动心轨式单开道岔模型。 当车辆通过可动心轨式单开道岔时,在转辙器区,尖轨和基本轨、在辙叉处翼轨和心轨共同承受外来载荷:在护轨处,轮缘背部和护轨产生剧烈的横向冲击,这些因素决定了轮轨之间必须采用多点接触模型。 根据道岔的实际尺寸和平面布置,建立了分叉道路,考虑了车轮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和轨道失去接触的跳轨情况,并且仿真出护轨和车轮轮缘背部之间的横向冲击。 建立某国产主型电力机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将仿真得到的轮轨力与现有文献中相关的仿真结论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及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变截面道岔进行车辆—道岔动力学仿真分析,可以更为真实地反映出机车通过道岔时,轮对与尖轨和护轨的瞬时冲击。给出了机车侧逆向(v=80km/h)和直逆向(v=200km/h)通过道岔的动力学响应。并讨论了机车踏面外形和道岔结构的某些参数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论文最后对于动车组侧逆向(v=80km/h)通过道岔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将仿真结果和单车结果进行比较。
其他文献
"基本设计"是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开设的三门硕士研究生设计课之一,它的教学目的是基于对现代建筑的理解,在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起"共同语言"。介绍了2004
本文阐述利用数据库、WEBGIS(WEB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超媒体、遥感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田野调查法、历史文献调查和空间研究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的时空
文章从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
分析胶带撕裂的危害和原因,通过粘弹性力学理论知识对输送胶带的受力进行分析,运用有限元理论建立胶带撕裂模型,并提出胶带撕裂的检测方案.
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在我国尚属一个非常新的课题,本文以湘西为例,指出实施旅游形象驱动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其旅游形象总体定位,并从MI、BI、VI三个方面对湘西旅游形象体系进行了
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以其特有的互动性、精确性、趣味性及海量资源迅速蹿升为市场营销内容的重中之重,企业由最初的怀疑到如今的深信不疑,网络营销帮助其创造更大的价值并获
本文通过对在西班牙语的学习和教学上的一个对于中国学生的相对突出的难点--"简单过去时与过去未完成时的区别"的句法角度讲解来说明句法讲解法对于西语学习的重要性。
政务微博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公共治理手段,是现代民主社会对公民知情权的一种网络回应。当前,我国政务微博传播机制存在着诸多缺失,需要我们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来临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能源合理利用等各方面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项节能环保效果显著的技术,虽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学习是重大的政治责任,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着眼于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