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辅助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自动变速器效率是车辆获得同等动力性与舒适性条件下,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自动变速器能够简化操作流程,降低驾驶员疲劳度,并通过合理切换挡位使车辆动力源工作在高效区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自动变速器在车辆上的应用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大趋势,而自动变速器性能优劣直接影响车辆可靠性、动力性和舒适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是在手动变速器基础上添加自动选换挡模块和自动离合器控制模块,经过改进而成的自动变速器。AMT具有承载扭矩大、传动效率高、成本低廉、生产继承性好等优势,这使其在重型商用车上广泛应用,且具备在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上应用的潜质。而AM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动力中断及离合器开合不当带来的传动系振动。传动系动力中断与振动幅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将降低车辆驾乘舒适性并增加离合器磨损,限制AMT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AMT换挡辅助机构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AMT换挡辅助机构的概念。该机构利用同步离合器取代了传统AMT离合器及同步器在换挡过程中的作用,同步离合器主动侧与发动机相连,从动侧与变速箱输出轴相连。在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比满足设计需求时,同步离合器的结合能够使预换入挡位齿轮与所在传动轴完成同步。该齿轮与输出轴完成锁止,发动机可直接恢复动力完成换挡。该机构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换挡流程。(2)对动力总成及换挡辅助机构进行建模。动力总成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模型主要包括车辆硬件模型、驾驶员模型、行驶阻力模型等。换挡辅助机构模型是根据对应用于同轴式及双轴式AMT的两种不同换挡辅助机构结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的详尽分析而搭建的。(3)对双轴式AMT加装换挡辅助机构进行起步最优控制。应用考虑系统扰动的LQR控制器对双轴式AMT加装换挡辅助机构进行起步控制。起步时换挡辅助机构中的电机不工作,起步过程扭矩完全由发动机提供,由同步离合器传递至输出轴。该LQR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建立了包含同步离合器角速度差及滑动摩擦功的二次型目标方程,并在汉密尔顿函数的乘子λ中引入系统干扰增强控制器鲁棒性。仿真结果展示了不同坡度下离合器传递转矩的大小以及相应情况下控制器的鲁棒性,验证了同步离合器用于配备双轴式AMT车辆起步的可行性。(4)提出了同轴式AMT加装换挡辅助机构换挡过程解耦控制。为消除或缓解换挡过程中电机力矩与同步离合器摩擦力矩的耦合作用,使离合器结合轨迹及变速箱输出扭矩同时满足参考轨迹,本文利用解耦控制器,干扰补偿器和PID反馈控制器对换挡过程进行解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能够有效的对系统控制输入进行解耦,并展示了快速换挡过程中系统的动态变化,也验证了换挡辅助机构的可行性。(5)提出了基于系统时域响应的次优PID参数自整定方法。为使解耦控制策略加强对车辆行驶状态多变、离合器摩擦系数变化等带来的系统参数摄动的鲁棒性,需要在准确估计系统状态的前提下,单独确定各状态下的PID控制参数。本文提出的PID参数自整定方法以系统输出与目标值误差的时序数据为目标函数,利用下山单纯型法自动搜索次优解。该算法可完全由计算机自动计算,极大降低了PID参数整定的工作量。仿真结果展示了迭代过程中相关参数选择对迭代结果的影响,在参数估计准确的前提下,该方法能够自动整定出满意的PID参数,有效改善系统的鲁棒性。(6)提出了换挡辅助机构齿轮啮合损失分析模型。为准确评价换挡辅助机构为系统带来的能耗损失,本文基于齿轮啮合摩擦损失一般方程、Willis方程和功率流分析法,提出了多行星排传动机构齿轮啮合摩擦损失的一般性效率分析模型,建立了行星齿轮啮合损失与工作状态及各齿轮齿数之间的数值关系。将效率模型嵌入整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在FTP-75循环工况下,换挡辅助机构带来的齿轮啮合损失功率仅占总损失功率的0.23%左右。(7)以换挡辅助机构的效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使离合器片摩擦损失减小的传动比匹配算法。换挡辅助机构传动比由行星齿轮机构与动力补偿齿轮对的传动比共同决定,因此该传动比不一定能够准确完成对AMT传动比的匹配。匹配到的换挡辅助机构传动比与AMT传动比差异越大,换挡过程中同步离合器的摩擦损失就会越大。该传动比匹配算法对多排简单行星齿轮机构的所有可能的传动比和相应的工作模式进行了简单的计算、存储,然后从中选择合适的传动比。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以及仿真试验研究,对提出的AMT加装换挡辅助装置进行了深入研究,仿真结果表明AMT加装换挡辅助装置能够以较低的摩擦损失,简化换挡流程,补偿动力中断,对AMT未来的开发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提高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已成为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问题。为打破传统供能系统单独规划、单独设计与独立运行的既有模式,处理不同能源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而提高能效,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应运而生。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就是根据某一区域内的能源结构和能源禀赋,优化配置各种能源资源,同时结合余热利用、热泵、储能等先进技术,充分利用高
疲劳损伤是工程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发生失效的常见形式之一。蠕墨铸铁作为制备柴油机缸盖的重要材料,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因遭受高温、高压燃气的循环冲击而产生疲劳损伤。恶劣的工作环境结合自身特殊的组织结构,使蠕墨铸铁的疲劳损伤过程变得极为复杂。明确蠕墨铸铁在不同温度下的疲劳损伤机制,提出简单有效的疲劳性能预测模型,寻找切实可行的疲劳性能优化思路是保障蠕墨铸铁制柴油机缸盖长期安全服役的关键。本文以柴油机缸盖的实际
开关电器作为发电、输电、配电与用电各级电力系统的安全卫士,对所在系统的可靠和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与保护作用。随着电压等级、开断容量和技术参数的提高,对开关电器在服役周期中动静态绝缘特性和介质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空断路器作为中高压开关电器的主导产品,对其内部电磁场和电弧动态演变行为的数值分析是研究断路器本体电、磁、热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有触点机械式断路器运动过程中,其灭弧室内存在着电
随着现代工业化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管道是承载石油天然气等化工原料运输、存储的主要介质,在使用过程中受土壤、空气、水等酸碱环境侵蚀,经常发生腐蚀、变形、应力集中等现象,油气管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潜在危险也在急剧增加,保障油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行对国防工业、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油气田站场内部管道而言,也面临着腐蚀风险,由于该区域管道口径不一且外表面含有
分布式能源在电力系统中渗透率的増加对于系统稳定运行旋转惯性与阻尼具有直接影响,不利于平抑瞬时功率与频率波动。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控制、电力工程与储能,已成为当今新能源分布式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分布式光伏系统建模及其控制策略,对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机制和光伏逆变器运行控制机理展开理论与实验研究,主要创新工作如下:光伏电池的数学物理模型
齿轮视觉测量是以光学影像法为基础的一种实时齿轮并行测量技术,与测量仪器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边缘定位是决定齿轮视觉测量系统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齿廓表面进行严格清洗的前提下,测量环境、操作方式等因素也会使得待测齿轮齿廓表面受到灰尘、油污等杂质的污染,造成齿轮视觉测量获取的待测齿轮图像齿廓边缘位置发生改变、产生粗大误差,对齿廓边缘提取精度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了齿轮视觉测量精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完备,风力发电已经成为一种易开发、可再生、绿色环保的发电方式。由于风力发电机长期处于低速、重载、变载的工作条件下,据统计,齿轮箱是风力发电机的易损部件。因其工况复杂、高空布置、故障率高、维修困难等因素影响,对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了解的越清楚,对提高齿轮传动系统的稳定性越有利。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5 MW风力发电机齿轮箱高速级传动系统,依据齿轮动力学,分析传动系统在不同工况、不同
以风力发电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正在全球迅速兴起,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风力发电的最大优点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全球的风力发电机累计装机量正在逐年增长。轴承作为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对整个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风电机组的机械传动系统故障中,许多故障皆因轴承损坏失效引起。由于风力发电机长期服役在复杂的交变载荷下,加上强背景噪声、电磁干扰和复杂传递路径的影响,使
镁合金由于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大,加工性能好及可回收等特点,满足了当前对节能、环保的要求,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绿色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及3C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由于镁合金独特的物理特性,使其焊接性相对较差,严重限制了其使用及推广。因此,开发一种高效高质的焊接方法对镁合金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A-TIG焊接时,活性剂的引入使得焊接效率大幅提高。而磁控焊接技术由于可以实现焊接过程无接触式干预,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