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卉产业作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发展花卉产业不但对城市的绿化美化、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2007年,长株潭(长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群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此,湖南省政府制定了长株潭“绿心”规划,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但长沙花卉产业一直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面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对长沙市花卉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正确了解长沙市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比较优势,深入剖析其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对策,对于长沙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城乡融合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农业产业化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作者归纳、总结出世界各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经验及趋势。然后,通过对北京、云南、浙江、成都四个省市间花卉产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现状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以及流通渠道的建设、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链延伸是国内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论文进一步以浏阳河花木产业带为重点,通过对长沙市花卉产业发展情况的实地调查,并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方面对长沙花卉产业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总结长沙花卉产业发展的特点,以此为基础,解构长沙花卉产业所具有的区位优越、规模显著、品牌独特和“绿心“规划支持的现有优势,剖析长沙花卉产业在生产方式、科技含量、产品结构、基础设施、物流体系、信息系统、消费水平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发展长沙花卉产业必须要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物流体系、构建及时的信息响应机制、树立强烈的花卉消费理念、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