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海地区因其独特的环境而使得该地区具有大量潜在的可利用风能资源,而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因此研究沿海风能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子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0.75°×0.75°再分析资料对我国海岸线两侧相邻区域内的风能和风速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下风能、风速的大小分布特征,对比不同风能密度算法计算的差异,并在热动力因子上对形成风能时空分布和变化的原因进行一定的分析。然后本文利用WRF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研究了海表面温度上升和城市化发展对我国东部沿海风能的影响。(1)沿海风能、风速的时空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有很大差异。首先,沿海风能显著大于其临近内陆区域的的风能,可达一倍以上。其次,南北不同区域间风能随季节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渤海湾春季风能明显大于其他三个区域(华东沿海、东南沿海和南海北部)而夏季风能显著小于其他三个区域;华东地区四季风能分布相对均一,夏季风能略大于其他区域;东南沿海和南海北部沿岸区域风能秋冬两季较大。(2)沿海地区的风速常年保持在3ms-1以上,同时整个沿海区域的秋冬两季的风能大于春夏两季的风能,尤其是夏季风能,其中渤海湾和东南沿海的冬季风能达到夏季风能的2倍左右。尽管风速年际变化在不同区域间有较大差异,但是与风速本身大小相比,年际变化幅度较小。(3)沿海区域风能大小与距离风能源地的远近、气压梯度力和温度梯度在风速上的投影大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区域风能较小的季节通常对应该区域距离风能源地较远。风速较大的情况通常对应着气压梯度力和温度梯度在季节平均风向上投影较大的情况,以冬季最为突出。沿海区域风速与同区域内温压场之间的密切联系表明人类活动能够对这一区域的风能分布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4)海表温度上升对夏秋两季风速影响较大,其中夏季整个沿海风速随着海表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秋季风速增幅明显的区域集中在东南沿海和华东沿海南部。城市化的发展会带来地表摩擦力的上升,减小夏秋两季影响我国的气旋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