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合理性的重建——麦金太尔道德哲学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问题是哲学的传统主题,也是当代哲学讨论的焦点之一。对道德哲学而言,道德合理性问题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论题。麦金太尔是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与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等规范伦理学对行为规范与准则的强调相对,美德伦理学关注行为者本身的存在状态及其德性、品格的养成等等。但是美德伦理学需要一个关于自身合理性的论证来作为自己那些主张的基础,本论文所要做的,就是揭示麦金太尔美德伦理学背后那个奠基性的道德合理性论证与重建工作,并通过这种揭示,使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展现为一个融贯的整体。   本文认为,麦金太尔的道德合理性重建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对道德合理性的理论上的证成。它主要是由一个亚里士多德式的道德合理性的“三元论证”来给出的,麦金太尔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与现代道德哲学的对读揭示了这一结构对于一般而言的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关键意义,并进一步极具原创性地阐发了对于此“三元论证”而言极为重要的“功能论证”和“情境化合理性”概念;其二是道德合理性的现实展开或实现。道德合理性最终毕竟需要完成自身的现实化,而这一“现实化”包含“理论进入实践从而实现自身”和“实践产生理论并实现理论”两种路径的区分,对这一路径的选择将产生重大的理论分野。我们认为,麦金太尔最初采取第一种路径,他是出于将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合理性这一理论上的证成现实化或者为其找到现实依据而进入实践的领域。但是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重新解读,麦金太尔重新获得了马克思的实践立场,认识到正是实践活动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关系,而正是这种社会关系及这种关系中的实践活动培育着实践者的德性,并且,实践活动还自主地生产自己的目的,而这一“目的”正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基于目的论的道德合理性三元论证所必需的。这样,麦金太尔就通过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实践立场而使亚里士多德的三元论证得以实现出来,从而使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无论是何种具体主张中的道德)获得了其合理性的真正证成,也使得德性的培育获得了现实的路径,使得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最终展现为一个“从实践出发到德性之圆满”的完整过程。   麦金太尔的这一理论调和有其优点,但是,它同时也对马克思有所偏离,这一偏离使得麦金太尔不能深入到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关系的阶级根源上去,对阶级因素的错失使麦金太尔从实践到德性之获得的过程失之空疏、流于理想化。   论文第一章从麦金太尔对当代道德的现实境况及道德哲学之情感主义泛滥的批判入手,导出道德客观性、权威性的话题,而正是道德之客观性的丧失使得道德合理性论证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情感主义将道德看做私人的情感偏好与自主选择的结果,使得道德丧失了其公共性、客观性、权威性。论文先讨论了麦金太尔对分析的情感主义道德哲学的批评,然后引入亚里士多德有关实践推理及其客观性的讨论,对情感主义作出了初步回应。   第二章考察了理性概念及目的论框架的历史演变。这一考察的必要性在于,麦金太尔的道德合理性论证依赖于一个亚里士多德式的三元论证结构,而此三元结构的核心正在于其目的论观念,理性概念也是这一论证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此二概念的讨论就极为必要。对理性概念的考察结果表明,理性概念的历史演变表现为从古希腊的客观理性概念向近代的主体理性概念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性概念丢失了古希腊的目的维度。目的论框架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自然目的论到神学目的论、再到近代目的论框架的解体以及功利主义的重建的过程,而目的论解体又不断被重建的过程本身就表现了目的论框架对于道德合理性论证的重要性。   第三章首先考察了麦金太尔所揭示出来的一个亚里士多德式的道德合理性的三元论证结构,此三元结构即“偶然成为的人--目的--意识到自身目的后可能成为的人”这一结构,这一结构所展现的是一个从“偶然人”到“目的人”的“转变”过程,而这一转变过程正是一种“道德化”的过程,所以“道德”因那种实现目的的“转变”而变得必要。“目的”概念与亚里士多德的另一个概念即“功能性”概念相关,人是目的性、功能性、本质性的个体,麦金太尔重新阐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功能论证”,并试图以此来克服“事实-价值”的分立。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是一种“内在目的论”,即内在于事物本性之中的目的论,麦金太尔为这种目的论引入了历史性维度,从而使其合理性探究表现为一种情境化的实质性合理性探究。   第四章讨论了道德合理性论证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情境化的合理性探究观引导麦金太尔进入传统及在传统中展开的那个实践的领域,通过对马克思的重新解读,麦金太尔获得了一种关于道德与实践之关系的独特视角,这种视角使得他得以将道德合理性的探讨从一种理论上的证成导入到对实践及其关系模式的探讨。正是对实践及其关系模式的澄清才使得道德合理性得以在现实中展开,从而真正实现道德合理性的重建。而在重新获得马克思的实践立场之后,麦金太尔认识到,道德合理性论证实际上是从实践出发的,实践既是道德在其中展开的那个领域、道德合理性真正得到证成的领域,也是全部道德活动的出发点。麦金太尔还进一步从实践出发探讨了超越市民社会的可能性。   最后,结语部分重新从实践出发对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作了一个简短总结,并由此展现出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是一个从历史性的、处于传统之中的实践出发而培育实践者的德性的融贯整体。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宗教、传统与权威依次崩塌,现代性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过渡时代,人们开始专注于功利和目
为了改善LiAlH4和LiNH2的储氢性能,将LiAlH4与LiNH2通过球磨制备成LiAlH4/2LiNH2复合储氢材料体系,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仪、同步热分析(TG/D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1982年成立以来,业务范围已由传统的油气开发领域,扩展到炼油、石油化工、化肥生产、煤化工等领域。2001年,《职业病防治法》的出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沈括,我国北宋时期一位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其集大成之作《梦溪笔谈》深刻地表征了他在天文、历法、医学、物理、地质、生物等众多学科领域的
20世纪90年代,工程哲学研究在西方学界掀起热潮,与此同时我国学者也开始走在发展工程哲学的道路上。自李伯聪教授提出“我造物故我在”的工程哲学命题,并以“实在论”为研究的切
在空气气氛下,通过简单的电热板将氧化沉积在硅基片上的钴薄膜在553~723 K下加热24 h,制备出了大面积Co3O4纳米片,并对纳米片的形貌、晶体结构、生长机制及其磁性能进行了系
多元比较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诗词教学,通过主题比较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诗词意境,通过比较意象的方法能让学生感受诗词的内涵,通过创作手法的比较可以让学生
本文在前期苗叶瘟抗谱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诱变粤香占和青华占高代品系(6代以上)病圃田间穗颈瘟的鉴定,表明苗期表现抗稻瘟病的品种多数在成熟期同样表现抗或高抗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