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晋绥根据地的戏剧运动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ppt20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绥根据地作为抗日战争的前线战场,对保卫延安、推动战争胜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迎合抗战需要以及当地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承担起了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历史任务,对抗战文学的研究,戏剧是重要的一环,晋绥戏剧作为抗战戏剧的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可以对研究抗战文学起到补充作用。在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下,戏剧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被挖掘,它以表演为基础,比诗歌、小说更具有吸引群众的特质,有利于抗战宣传、鼓动的进行。中国共产党作为边区的领导者,直接引导了戏剧运动开展的方向。文人作为文化战线的主力,对剧本创作,戏剧艺术形式创新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根据地开辟之前,外省剧团以及国共两党共同组建的剧团在晋西北的戏剧活动起到了剧运拓荒的作用。1942年之后边区剧运开始真正繁荣发展,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戏剧理论,传统戏曲剧种和新兴新剧形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壮大,群众参与剧运的积极性强,全边区的大多数人都加入了编演戏剧的行列。在晋绥根据地,建立起了大批的演剧团体,不仅职业剧社大量组建,业余剧社更是遍布边区的每一个村镇角落,这些剧社是边区剧运最大的承担者,是戏剧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它们创作了根据地几乎全部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根据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而创作的,因而通俗易懂,贴近现实。演出采用为地方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红火热闹,生动多样,受到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晋绥剧运史料的基础上,对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戏剧运动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体把握。对戏剧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进行探究分析,理清晋绥戏剧运动发展的脉络,对戏剧理论、剧种、和演剧艺人进行探究整理,分析职业剧社和业余剧社在剧运中所起的作用,解读获奖的优秀剧本。晋绥根据地的戏剧运动是抗战时期戏剧运动的组成部分,在战时起到了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也给晋绥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他文献
2005年7月上旬,密山市连珠山镇某獭兔养殖场先后两次从外地引进200只獭兔,其中美系獭兔150只,法系獭兔50只,7月17日早,法系獭兔突然死亡2只,18~19日又急性死亡9只。经根据临床症状,病
(1)选择产双胎遗传稳定的母鹿留种。把属于遗传因素而产双胎的母鹿留种,会年年产双胎,其雌性后裔会代代产双胎。它们不受营养,种公鹿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氮浓度对羌活幼苗的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羌活人工栽培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室内水培实验,采用酶标仪动态监测不同N浓度(0,10,15,20,4
青绿饲料经微生物发酵青贮后,具有酸香味,柔软多汁适口性好,可增加畜禽采食量,提高牧草的可消化蛋白及可消化养分,提高牧草的消化率和吸收利用率;同时青贮饲料可以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