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几种不同地区土壤及铁锰结核为研究材料,筛选出一株具有很高锰氧化活性的细菌TXH,对其进行基本性质的测定和菌种鉴定。探讨了各种氧化条件(氧化时间、温度、氧气含量、pH、Mn(II)浓度及Cu(II)浓度)对细菌锰氧化率的影响,找出了细菌氧化Mn(II)的最佳条件。明确了不同氧化条件生物氧化锰的组成成分,并进一步比较了生物氧化锰与化学合成氧化在吸附重金属Cu2+和Cd2+的不同特性,得出了以下结论: 1.从武汉黄棕壤铁锰结核中筛选出的TXH为革兰氏阳性菌,经16S rDNA鉴定为芽孢杆菌。在含1mmol/L Mn(II)的LP培养基中培养6 h后进入静止生长期。 2.TXH锰氧化率在培养第10d后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在实验设置的氧气浓度范围内,细菌锰氧化率随氧气含量增加而增大;最佳氧化温度为30℃;Mn(II)浓度为1mmol/L时,有最大锰氧化率;氧化体系pH小于8.0时,细菌没有锰氧化活性;Cu(II)浓度为0.1μmol/L时,锰氧化率最高。因此,从以上结论可知,TXH氧化Mn(II)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pH8.0,Mn(II)浓度1mmol/L,Cu(II)浓度0.1μmol/L,250ml三角瓶中装50ml培养基,氧化时间为至少10d。 3.在最佳氧化条件下,TXH氧化Mn(II)的产物为弱晶态方铁锰矿,化学式为(MnxFe1-x)2O3。产物经酸化和细胞破碎处理后XRD图谱没有明显变化。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产物的结晶度逐渐增强,并伴有MnCO3杂质生成。Mn(II)在低浓度范围内(0.5-1mmol/L)时,氧化产物为纯净的方铁锰矿,不含其它杂质;Mn(II)为3.3mmol/L时,会有杂质白云石(MgCa(CO3)2)生成;浓度上升至5mmol/L时,杂质为白云石和菱锰矿(MnCO3)的混合物;Mn(II)浓度为10mmol/L,杂质为菱锰矿。以上产物中主要成分仍为方铁锰矿,且方铁锰矿的结晶度随Mn(II)浓度升高而增强。 4. TXH形成的方铁锰矿的比表面积为96.13m2/g,化学合成矿物的比表面积为66.27m2/g。方铁锰矿对重金属Cu2+和Cd2+的吸附量远大于化学合成的锰矿物。两种矿物对Cu2+的吸附量大于对Cd2+的吸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