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分经过抚育后,林分结构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的发育和变化。本文以油松、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及白桦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2010年不同强度抚育间伐油松、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和白桦天然林纯林团状移植改造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主要结论为:(1)抚育、改造都使得土壤含水量增加。抚育间伐后土壤容重增加,毛管持水量下降,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都略有增大,并且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增幅也越大。非毛管孔隙增大,毛管孔隙度变化不明显,总孔隙呈增加趋势。油松纯林和白桦纯林经过改造后容重增加,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降低,白桦样地团状移植后土壤的最小持水量变大的是0-20cm和40-60cm土层。白桦和油松互相移植后土壤的非孔隙度下降,0-20cm、20-40cm、40-60cm土层中非孔隙度下降明显,60-80cm土层变化不显著。油松纯林改造后非毛管孔隙度下降,毛管孔隙度随着改造年限的增大而增加。总孔隙度变化不明显;(2)油松样地抚育后土壤的全氮、全钾含量在抚育后都有所增加,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虽然都有所增长,但采伐强度10%、20%样地增长幅度较小,变化不明显,30%的样地速效磷、速效钾增加显著,全磷含量抚育前后变化不明显。落叶松各抚育样地的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抚育后高于抚育前。速效磷含量变化显著,且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全钾含量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较小。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经过团状移植后,样地土壤中全氮含量逐年下降,全磷变化不明显,速效磷含量降低。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增加,但是增加幅度量较小。(3)抚育后油松、落叶松样地无论是好气性细菌数量还是厌气性细菌数量都比对照样地有所增加。油松纯林改造为油松白桦混交林后细菌数量增加,而由白桦纯林改造为白桦油松混交林后细菌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