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IL-33分子m RNA的表达;建立分泌小鼠IL-33的基因转染细胞株,研究其特性并初步探讨分泌于肿瘤微环境中的IL-33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临床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手术切除的肿瘤及癌旁远端组织共33对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Trizol法提取组织中总m RNA,逆转录成c DNA之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方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IL-33m RNA的表达水平;通过GEO数据库中检索关于IL-33分子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数据;构建含有人CD8?信号肽基因序列的IL-33融合基因,经Bam H I和Eco R I双酶切后插入p CDEF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为p CDEF3-IL-33重组子,脂质体法以重组质粒p CDEF3-IL-33和空质粒p CDEF3分别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经G418长期加压筛选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基因转染细胞株培养上清中小鼠IL-33的分泌;采用活细胞计数和CFSE掺入法检测基因转染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均一性;经ELISA法检测IL-33对效应性CD8+T细胞IFN-?分泌的促进作用;将细胞株4T1-vec和4T1-IL-33注入小鼠乳腺脂肪层,构建荷瘤小鼠模型,监测肿瘤生长大小,第30天处死小鼠观察其肺转移的情况。【结果】经q PCR检测,统计学分析显示IL-33在非小细胞肺癌癌旁远端组织的表达高于肺癌组织的表达量(P=0.01);基于GEO数据库的乳腺癌组织数据分析显示,IL-33在乳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乳腺癌组织;基因转染细胞4T1-p CDEF3-IL-33能稳定分泌小鼠IL-33分子,与4T1及转染了空质粒的4T1-vec细胞相比,其生长和增殖无差异(P>0.05);体外刺激试验表明,IL-33能显著地促进效应性CD8+T细胞IFN-?的分泌(P<0.05);体内实验研究初步表明,4T1-IL-33细胞株在肿瘤微环境中分泌的IL-33能较为显著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P<0.05)。【结论】IL-33 m 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低,提示IL-33可能对肿瘤的生长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建立了能稳定分泌小鼠IL-33的基因转染细胞株,其分泌于微环境中的IL-33对肿瘤生长和转移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