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咔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了五个系列共28个在中位苯基上具有不同的供电子或吸电子取代基以及具有不同金属离子的咔咯配合物。其中6个为无金属咔咯,5个为咔咯铜配合物,5个为咔咯钴配合物,8个为咔咯锰配合物,还有5个为咔咯铁配合物。用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质谱、电化学以及光谱电化学技术对所合成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无金属咔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为:用吡咯和芳香醛在盐酸的催化下进行缩合反应,然后用四氯苯醌进行氧化即得到所期望的化合物。化合物的提纯采用了具有不同固定相的快速柱层析和干法真空柱层析技术,咔咯化合物的产率一般可以达到8-25%。   利用无金属咔咯化合物与不同的金属盐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咔咯金属配合物。咔咯铜的合成在吡啶溶剂中进行,反应能够定量进行,配合物的产率较高。通过对咔咯铜的核磁共振谱图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对芳香区内的氢的化学位移进行归属。   具有三苯基膦轴向配体的咔咯钴配合物是在甲醇溶剂中进行合成的,其产率可以达到80%以上。通过对5个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咔咯钻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发现取代基对咔咯β位上质子氢的化学位移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吸电子取代基能使β-H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对于四配位的咔咯锰(Ⅲ)配合物的合成,本文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溶剂体系,一种是用甲醇/氯仿的混合溶剂,另一种是用DMF作为溶剂。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溶剂体系中,配合物的合成产率没有明显的差别。用盐酸处理咔咯锰(Ⅲ)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五配位的氯代咔咯锰(Ⅳ)配合物。四配位的咔咯锰(Ⅲ)和五配位的氯代咔咯锰(Ⅳ)的紫外-可见光谱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采用光谱法研究了锰(Ⅲ)和锰(Ⅳ)配合物之间的转化反应并探讨了其相应的机理   咔咯铁的制备和咔咯锰相似,先在吡啶中反应然后用盐酸处理即可。   本文还对咔咯钴和咔咯锰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咔咯钴配合物在非水溶剂中可以观察到4-5步的氧化还原反应,溶剂对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子转移的可逆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四配位的咔咯锰(Ⅲ)和具有轴向配体的五配位咔咯锰(Ⅳ)在乙腈中都可以观察到三步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但由于中心锰离子的价态不一样,其电化学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对咔咯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以及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咔咯环中位苯基上的取代基对配合物的光谱有较大的影响,但是无论是供电子还是吸电子取代基均能够使咔咯配合物光谱的Soret吸收峰发生红移,但其红移的程度与中心金属离子的种类有关。研究结果也表明,取代基对咔咯配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也有较大的影响。和中位苯基上没有取代基的咔咯配合物相比,具有供电子取代基的配合物更容易被氧化但更难被还原;而具有吸电子取代基的配合物则恰好相反,即更容易被还原而更难被氧化。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炔丙醇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应用日渐增多,尤其是在过渡金属催化下,从炔丙醇出发可以在温和条件下方便高效地构建许多结构复杂的有机分子。例如,一些典型的杂环骨架如呋喃、
传统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长存于天地之间,具有永恒的价值。教育学生学习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她传承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道尺寸和功能界面易调节等特点。其在气体存储、吸附
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其原料易得,廉价,制备工艺简单,环境稳定性高,可折叠,有良好的光伏效应等优点,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有机太阳能电池分为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子质量不确定,并且纯化相对困难,使得材料的电学特性难以精确控制,进而影响器件的稳定性。与聚合物相比,小分子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和分子质量,并且容易提纯,作为电池活性层给体材料更易确保器件的稳定性。鉴于小分子给
五氧化二钒(V2O5)由于其比容量高,放电电压高,价格低,资源丰富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阴极材料。(MnO2)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较低的价格,环境友好,因此其在电容器领域
草莓黑根腐病菌(Rhizoctonia fragariae Husain et W.E.McKeen)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中国无分布。本文主要从分布、寄主、危害症状、形态特征、传播方式、检疫鉴定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巴蜀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四川独特的文化标识。本文以川菜文化发源地区成都为例,深入调研川菜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
重金属的毒性和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给环境中的生物体造成毒害作用。相对于在海水中重金属的总浓度,因为海水中有各种无机和有机配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金属元素的存
先祖们是唱着“关关睢鸠”认识这个世界的。路边的野草,河中的荇菜,哪怕是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都成了他们的歌。一遍不够,还要反反复复地唱,直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歌声。于是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