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机纳米片构筑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hangsi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酶在电极上直接电子转移的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当前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热点,而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为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纳米片是一类新型的纳米材料,它具有各向异性、聚电解质等性质,可形成稳定高浓度的胶体溶液。本论文采用纳米片(磷酸锆纳米片、水滑石纳米片和氧化钛纳米片)固定肌红蛋白(Mb)或葡萄糖氧化酶(GOD),实现酶的直接电化学,构筑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1.采用磷酸锆纳米片(ZrPNS)作为固定Mb的载体,固定后的Mb活性中心没有泄漏。利用ZrPNS固定Mb修饰玻碳电极,电化学研究发现,ZrPNS促进了Mb与电极间快速有效的直接电子转移。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底物H2O2、O2、NaNO2和三氯乙酸具有较好的催化行为。同时,修饰电极也具备较好的抗干扰性、重现性、操作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2.采用水滑石纳米片(LDHNS)作为固定GOD的载体,LDHNS固定的GOD保持了良好的生物活性。利用LDHNS固定GOD修饰玻碳电极,电化学研究发现,LDHNS能够显著促进GOD的直接电化学反应,而对比实验发现,剥层前体层状水滑石固定的GOD在电极上仅能实现十分微弱的直接电化学行为。3.采用氧化钛纳米片(TNS)利用层层组装法固定Mb,TNS固定化的Mb仍保持着良好的生物活性。在玻碳电极表面构筑TNS与Mb的层层组装膜,膜中的Mb实现了有效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层层组装膜中的Mb对底物O2和H2O2具有良好的催化效应,催化效率较高。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储存稳定性。
其他文献
  从工程设计出发,对原有自成体系、内容重叠的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构建了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精练了教学内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骨干课程,以混凝土结构课程建设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课程精品资源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探讨了实现精品资源共享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了课程建设成果面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山东省的部分高校和科学出版社合作编写一套混凝土结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讲授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当前培养工程专业人员计划以及课程难点、特点,寻求一条适合的
  工程结构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的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就是传授学生有关土木工程结构的受力分析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程结构课
期刊
  我校对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期中考试,在授课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考试均采用只可以带规范的有限开卷形式。通过此项措施,使我们的教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朋友说,台北国小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人写了篇题为的作文,要在学校礼堂举行获奖作文朗读会.出于好奇,我去作了采访.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以二氧化碳的减排已经成为目前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同时,由于世界石化燃料的日渐枯竭以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