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学案是在教师教案基础上,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导学案研究资料,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将导学案运用于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本文选取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初中部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快速跑、立定跳远、排球自垫球三个教学单元进行实验研究。其中,初一(6)班作为实验班,采用导学案教学;初一(3)班作为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实验学时结束后,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三个教学单元的成绩测定、技评、单元知识掌握以及体育课兴趣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以验证导学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田径快速跑教学单元,实验前实验班50米平均成绩为9.24秒,对照班50米平均成绩为9.05秒,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P>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50米平均成绩为8.85秒,对照班50米平均成绩为9.13秒,P>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实验后比实验前的平均成绩提高了0.39秒,P<0.05,实验前后呈显著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后比实验前的平均成绩降低了0.08秒,P>0.05,无显著性差异;在技术评定方面,实验后实验班技术等级为A的占班级总人数53%(16人),对照班技术等级为A的占班级总人数13%(4人);实验班与对照班单元知识测试(满分100分),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69.33分,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51.33分,实验班的最高分为90分,对照班的最高分为70分,经过T检验后,P<0.001,说明两班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2、立定跳远教学单元实验数据对比,实验前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1.67m,对照班平均成绩为1.78m,T检验后P>0.05,说明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平均成绩为1.82m,对照班平均成绩为1.87m,P>0.05,同样未呈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在实验前后成绩对比,P<0.05,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后平均成绩提高了0.09m,但P>0.05,差异不显著;立定跳远技评方面,实验班技评达到优秀(A)的有16人,占全班总人数的53.3%,对照班立定跳远技评达到优秀(A)有9人,占全班总人数的30%;实验班与对照班单元知识测试成绩方面(满分60分),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36.5分,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30.5分,尽管实验班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平均成绩6分,但T检验后P>0.05,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3、在排球自垫球教学单元,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1min自垫球平均成绩分别是27.30和27.50个,P>0.05,说明两组数据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1min自垫球平均成绩分别为81.57个和68.13个,P<0.05,实验后两组成绩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对比,实验班实验后比实验前平均多54.27个,对照班试验后比实验前平均多40.63个,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P值均<0.001,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都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排球自垫球技评比较,实验班达到优秀(A)的有23人,占实验班总人数76.7%,对照班达到优秀(A)的有15人,占对照班总人数的50%;实验班与对照班单元知识测试比较(满分100分),实验前实验班平均成绩为7.47分,对照班平均成绩为7.87,实验班最高分为20分,对照班最高分为32分,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P>0.05,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45.40分,对照班平均成绩为10.67分,实验班最高分为98分,对照班最高分为32分,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P<0.001,说明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4、学生体育课兴趣问卷调查实验前实验班平均得分为96.78分,对照班平均得分为90.56分,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P>0.05,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平均得分为107.66,对照班实验后平均得分为94.61分,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P<0.001,说明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体育课中施加导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体育课中施加导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体育课中施加导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理论知识的掌握;体育课中施加导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提高。针对研究结果与结论,对导学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