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整合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教养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在中国,这一制度的创建开始于1957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劳动教养制度受到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劳动教养处罚与刑罚强度倒置、收容条件模糊、审批权配置不合理、劳教对象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护。如何改造现有的劳动教养的制度,成为理论界关心的一个话题。 本文认为,企图以通过劳教立法的形式,为现有的劳教运作过程找到一个逻辑起点,将其制度合理化,已不现实。强调用某一立法形式解决现有的劳教弊端,恐怕只是权益之计。劳动教养已突破了行政处罚的界限,保安处分制度也未必是它的可行的归宿。 权利是权力的逻辑起点,以权利与权力的互动模式演生的法律可以归结为三种模式:职权型、控权型与平衡型的劳动教养法。考虑到中国法治的人文背景,本文的立场,实体上主张确立轻罪处罚制度,将现有的劳动教养的对象予以分解。程序上主张实现程序正义。若彻底消除劳动教养制度的弊端,应当建立宪政的基础,全文分五部分,约四万零陆百余字。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与立论。劳动教养立法是艰难的,解决劳动教养的弊端不仅仅是个立法的问题。应更加重视基础问题的研究,夯实三大支柱:劳动教养的法理支柱;劳动教养的宪政支柱;劳动教养的实体法与程序法支柱。 第二部分探讨了劳动教养制度应当追求的价值。劳动教养法从应然的角度讲有三种发展模式,劳动教养制度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在兼顾社会秩序时,优先考虑保障个人自由,从现实的角度讲,北京:中国的劳动教养立法应当采取控权型的劳动教养法模式,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优先考虑保障个人自由。 第三部分,从劳动教养弊端产生的根源入手,论证了建立宪政基础的必要性,法治表现为宪治,建立宪法之治才能消除劳动教养的弊端。 第四部分,提出了劳动教养制度的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立法建议,认为实体上应当确立轻罪处罚制度,程序上应当注重实现程序正义。 第五部分,结语部分,主张对劳动教养制度应当进一步加强路径的探索与可行性的论证。 在结构上;文章紧紧围绕劳动教养的症结:邮与懒的关系理论,沿着:‘椭构建——宪政基础一制度设计”的思路而展开。在研究风格上,论文有意摆脱前人固有的、僵化的研究模式,致力于腑究思路与领域的开拓,如对价值构建、宪政勘出与制度的设计等新的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其他文献
汽轮机是发电的主要机组设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汽轮机中的油系统的故障率特别突出.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加强汽轮机油系统的检修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确保汽轮机安全稳定工作.
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油库油气回收治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油气回收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为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油品的质量,同时还能节约能源,有必要对油库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广、环节多、关系密切、管理内容和方法处于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提高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液压支架结构件的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及防范对策,希望能够有效降低液压支架结构件的装配问题发生率。
本文对在犯罪学的研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犯罪测量进行了理论探讨。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犯罪测量的概念及其理论意义。本文认为犯罪测量是通过分析各种资料对一
背景与目的 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使得人类在认识自己的起源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不断完善,我国学者利用DNA多态性对我国各民族的起源、迁徙、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人类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层出不穷。这些犯罪组织利用其业已积累的雄厚资金和丰富经验,不断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并据此威胁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计算机犯罪在近几十年一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增长,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计算机犯罪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还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因此虽然其